一、尼康d90套機鏡頭18-105對焦環(huán)可不可以無限扭動?
18-105VR的對焦范圍是0.45m-無窮遠,所以它的對焦環(huán)罩基就只在在這一個范圍內轉動,大概是裂悶閉幾十度的樣子。事實上對焦環(huán)與鏡組移動是聯動的,所以沒肆裂有可以無限旋轉的鏡頭。
很抱歉對樓上的朋友說一句,18-105沒有距離指示窗,所以不那么直觀。
18-105不是全時手動的鏡頭,在自動對焦模式旋轉對焦環(huán)有燒壞馬達的風險;過度旋轉對焦環(huán)也有損害其中結構的可能,所以請小心操作。
歡迎追問~~
不能無限扭動的, 到一定程度就轉不動了
轉動對焦環(huán)的時候凳返爛鏡頭的距離窗里面會有棗漏顯世鄭示當前的數值
有可以無限轉動對焦環(huán)的鏡頭,不過這些鏡頭基本都使用了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其余的一些采用全時手動的對焦離合機制以使對焦環(huán)可以無限轉動and自簡數橘動對焦攔團時不動,而18105這個級別的鏡頭不可能會用環(huán)形馬畢羨達(尼康很多金圈頭都只是用微型超聲波),也沒有加入全時手動功能,所以只能在對焦范圍內轉動
可以
18-105支持全時手動對焦,就是配攜對焦環(huán)與鏡頭馬達屬于獨立的結構。
超過簡賣族對焦行程后依然可以繼續(xù)轉攔弊動,而不會對鏡頭造成損壞
確定,沒有問題。
貌似生產批號不一樣,使用也不一樣,我的是轉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轉了,我同學的是轉到一定程度還能繼續(xù)轉,但手感不一樣。我的35/1.8G也是粗消唯可以無限旋轉,至于其中橋睜的原因我也不了解,你可以打售后巖培的電話問問
二、半按快門對焦時,18-105鏡頭并沒有抖動一下,是不是防抖組件壞的???我看同學的18-55的頭就會小小的抖一下
我沒有太理解 你的意思
鏡頭正常情況下本來就不應該 抖動
難道你認為 抖動才是正常的?
首先我不理解你把什么動作“誤以為抖動”了
我猜想也許是把對焦動作誤以為是“抖動”了,因為18-55對焦時候前面的鏡頭前端會轉動,這個動作會比較明顯,給你一種鏡頭動了一下的感覺是很正常的。也許你說的是這個
18-135鏡頭(應該是這個吧,那個18-105是不是你寫錯了?)的話這個對焦動作要隱蔽很多,所以不易察覺。你是不是說的實際上是這個情況?
還有就是 所謂的“防抖”也只不過是在鏡頭內部進行動作的一個隱搏部件,防抖在工作的時候,你在外側是看不到銷唯IS部件的動作的,什么都看不見!
只有用眼睛看著目鏡,晃動鏡頭的時候才能從目鏡中的畫面中,看出來一點點IS防抖組件工作的跡象。
具體防抖是不是已經打開了,看下鏡頭上面那虧攜培個 IS 的開關是不是已經打開就行
我覺得你說的應該是我上面的這種情況,如果不是,那你就得把你說的具體問題詳細說明一下了,到底是怎樣的抖動?不然沒法幫你進一步分析
如果鏡頭沒有設置在M檔模式,就是馬達有問題了
一般不容易壞 看下相機上 或鏡頭上 是否調到 M 位置了
把鏡頭的防抖關上就可以了
三、只比畫質,尼康18-70 18-105 18-200哪個更好
只比畫質還是18-70更好。18-70的分辨率、銳度以及色彩還原和18-105、18-200相差不大,只是在畸變控制上更好,尤其是18-105的兩端,桶形畸變和枕形畸變都很明顯。 再有,18-70長焦端的光圈是f4.5比后兩者長焦端的f5.6大半檔,這也是個差別。18-200是個好頭,分辨率、銳度等指標不是太高,但也不低,性能非常均衡,作為這么大的變焦比的鏡頭,看看他的MFT曲線表現還是很令人驚訝的,不過由于是內對焦設計,在200mm長焦端只有聚焦在無限遠褲余枝時,才能達到真正的200mm焦距,近距離的人像或特寫鏡頭,其焦距值會縮水。當然這也是所有內對焦鏡頭設計的普遍現象。當然18-70也不是沒有缺點,就是其像場相對較小,這毀亂一點甚至不如他的小弟18-55,在廣角端最大光圈下暗角比其他鏡頭嚴重。由于它的分辨率較胡敏高(某縣焦距段在最佳光圈下不差于定焦鏡頭的表現)、反差較大,使其圖像感覺太硬,使其色彩過渡不太自然(這也是尼克爾鏡頭一貫的特點),不如牛頭17-50/2.8色彩通透潤澤。18-70鏡頭鏡頭較比比它焦距范圍更廣的 18-105 還要貴,這也能說明它成像更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求采納
四、18-105 鏡頭 適合拍什么
屬于百搭的鏡頭。適合人像或風景的日常各種用途,所有常用焦段都能覆蓋,不過因為覆蓋焦段太廣,設計導致鏡頭內部的折射比較復知雜,所以會導致銳度和進光亮相對不理想,并且廣角端成像變形較為明顯。拍景色不錯,不過中長焦段只能開到5.6的光圈,道可能拍室內的人像會有點吃力。
18mm為廣角 105為長焦,中間還有35 55等幾個焦段,作為一般的用戶還是能滿足需求的。
尤其是出外旅行,專很方便,省去換鏡頭的麻煩。不過在大變焦的屬情況下,光圈優(yōu)限,不如哪些好頭給力。
擴展資料:
鏡頭的日常保養(yǎng):
1、防濕最重要
如果濕氣過大,鏡頭容易發(fā)霉,南方氣候炎熱,鏡頭極其容易發(fā)霉,有“十頭九霉”的說法,一點也不夸張;北方空氣干燥,相對來說好一些。
很多人認為只把鏡頭放在干燥箱中,用 干燥劑 除潮就行了,其實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用鏡頭包裹得太緊。防止鏡頭發(fā)霉的最好方法是讓它處在通風的環(huán)境下,讓鏡頭充分通風干燥,然后再放入干燥箱中存放。
2、注意防水
水進入鏡頭中和水蒸氣進入鏡頭中一樣危害,必須要及時清理,時間一長肯定會發(fā)霉,而且還會造成電子部分短路。尤其是下雨的時候更要注意防水,現在的數碼鏡頭都帶電路,控制防抖功能、超聲波核老對焦、自動光圈變化,都要靠電路才能實現,不能冒險拍攝,否則可能會造成鏡頭報廢。
3、防止震動
防止震動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鏡頭中有很多 軌道 ,震動容易引起螺絲松動,只要突出一點就會影響到鏡頭的轉動,使用鏡頭無法對焦。雖然有的鏡頭螺絲已經用膠固定住,但拿氏饑是,在長時間的震動情況下,還是會松動的。消返很多人外出拍片時,鏡頭放在攝影包中,由于汽車長時期顛簸,螺絲突起,造成鏡頭無法轉動,對焦無法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鏡頭焦距
不陪缺鄭是要求很苛刻,這鏡頭可以一鏡走天涯,包含廣角和中長焦,人像風景通吃。0.45m的最近對焦微蘆頌距較強。1片非扮乎球面,1片ED,畫質有保證。
這個是萬能頭。所有常用燃慧陵焦段都能覆蓋,可以說正經是拍什么都行。不過因為覆蓋焦段太廣,設計導致鏡頭內部的皮戚折射比較復雜,所以會導致銳度和進光亮相對不理想,并且廣角碧枝端成像變形較為明顯。
拍景色不錯,不過中長焦段只能開到5.6的光圈,可能拍室內的人像會有點吃力
18mm為廣角 105為長焦,中間還有35 55等幾個焦段,作為一般的用戶還是能滿足需求的。
尤其是出外旅行,很方便,省去換鏡頭的麻煩。不過在大變焦的情況下,光圈優(yōu)限,不如哪些好頭給力。
該頭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沒有特殊要求的話,還是適用。
屬于百搭的旅游頭。適合人像或風景的日常各種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