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拍照時,鏡頭要注意些什么,還有焦距什么的
初學攝影的戶外朋友應該了解的攝影基本常識 熟讀說明書 熟讀說明書是我們買來相機之后首先要做的頭等大事。
說明書可以帶領我們盡快地掌握機器。有的朋友覺得這個太浪費時間,稍微翻翻就把說明書丟在了一邊。
其實仔細閱讀說明書并不會浪費時間,而是可以幫你節(jié)約不少時間,能讓你更快更好地掌握你的相機。只有熟練掌握了你所購買的相機的操作方法,我們才可能在拍攝的時候更得心應手、沒有障礙。
如果我們細細地閱讀說明書,會發(fā)現很多細小的功能或設置。 多拍攝、勤思考、善總結 數碼相機的一個優(yōu)點是拍攝時幾乎沒有成本,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考慮使用成本的問題,也因此我們應該在剛剛開始的時候盡量多的拍攝、練習,這樣才能盡快地掌握相機的使用。
但在拍攝完畢之后,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總結總結??偨Y一下自己拍攝的照片為什么好、為什么不好,以便于下次能有所改善或提高。
數碼相機的另外的一個優(yōu)點就是照片文件內有EXIF信息。在EXIF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拍攝時候的快門、光圈、焦距、曝光模式、測光模式等一系列的參數。
我們在總結的時候要記得去查看這些信息,查看EXIF的方法很簡單,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軟件,比如ACDSEE來查看。我們在ACDSEE里打開照片,然后點擊右鍵選擇“屬性”,就會出現EXIF信息。
我們也可以在“View”菜單中選擇“Caption”,然后填寫“F= S=”,瀏覽照片的時候這些信息就可直接顯示出來。 在熟練地掌握了相機的操作方法之后,我們的拍攝就不能求多了,而應該求精。
這就需要我們在拍攝的時候進行一定的思考,考慮一下自己究竟要拍什么、要表現什么。同時要注意拍攝的照片最好有一定的主題。
拿穩(wěn)相機 有的朋友認為拿穩(wěn)相機是很容易的。其實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卻有不少新手并不能做好。
拿穩(wěn)相機是拍攝出清晰照片的先決條件。我們手持相機的時候,可以右手握住相機的拍攝手柄,左手托住相機底部。
肘部應夾緊身體。此外兩個手用力不要過猛,手腕一定要放松,不能過于緊張、更不要太用力。
否則會讓你雙手很快疲憊,而且會因肌肉的緊張而使相機不停抖動。至于雙腳,我們可以打開與肩同寬。
拍攝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按快門不能過猛,要輕柔。拍攝移動物體的時候,除非需要特殊效果,否則盡量保證鏡頭不跟隨移動。
其實這些都是很基本的。但是如果你要成為一個攝影高手,這些一定要做好。
合理運用三腳架 不少人認為三腳架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其實合理的運用三腳架可以保證你的照片的清晰度。使用三腳架實際上就是保持相機的穩(wěn)定,不要認為自己真的有鐵手功,能在任何條件下都保持相機的穩(wěn)定。
通常當快門速度低于安全速度也就是焦距的倒數,所拍攝的照片就可能因為手的無意識的抖動而變得模糊,雖然有些是很輕微的,但是一旦將照片放大到10英寸甚至更大的時候,那么就會顯露無遺。通常最需要三腳架是當光線不充足的時候特別是拍攝夜景或拍攝微距照片的時候,還有就是使用大變焦相機的長焦端的時候。
有的時候我們手頭正好沒有攜帶三腳架,那么也不要緊,我們可以借助一定的物體充當三腳架。比如把DC放在桌子上或者*在樹邊拍攝。
只有相機能保持穩(wěn)定,那么我們才可能拍攝出好的照片。 獲取更多的知識 如果你對攝影方面的基本知識不是特別的了解,而且你也渴望成為一個攝影高手,那么我建議你購買一些攝影方面的書籍來看看。
我們最需要知道的是如何正確的曝光、測光以及構圖方面的一些問題。攝影方面的書籍比較優(yōu)秀的可能就是《紐約攝影學院教材》了,這套書有兩本,上冊對于新手來說更為關鍵。
此外目前不少報章雜志也有一定的篇幅介紹數碼相機和拍攝技巧,我們也可以看看。 瀏覽攝影方面的網站也可以讓你得到很多所需要的知識。
瀏覽這些網站的目的很明確,一是為了看看使用相同數碼相機的朋友的心得體會和總結的技巧,二是看看別人所拍攝的照片。如果你想盡快地脫離新手的行列,網絡或許就是你的捷徑。
現在國內有不少這方面的網站可以供我們訪問,比較有名的有電腦之家、迪派影像、色影無忌等。此外提高自己水平的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把自己的照片在上面的這些網站的論壇上貼出,讓別人評論、提意見。
曝光模式的運用 很多新手在拍攝照片的時候使用的是自動曝光模式。的確自動曝光模式是最簡單的一種拍攝模式。
但是,它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其實我們可以嘗試使用程序曝光模式。
這個模式的使用方法實際上同自動曝光模式一樣。
2.鏡頭語言的基本知識
景別:
根據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huán)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huán)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于話劇、歌舞劇場“舞臺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huán)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guī)格。
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致,也稱為“中近景”。
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于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jié)、景物細節(jié)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板機等。
二、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qū)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后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huán)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傊?,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像。
降:下降攝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觀地展現環(huán)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莊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tǒng)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xù)畫面。
反打:指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攝男女二人對坐交談,先從一邊拍男,再從另一邊拍女(近景、特寫、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輯構成一個完整的片段。
變焦拍攝:攝像機不動,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使遠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見,或使近景從清晰到虛化。
主觀拍攝:又稱主觀鏡頭,即表現劇中人的主觀視線、視覺的鏡頭,常有可視化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3.攝影中的鏡頭方面的知識
“一部成功的攝影作品,往往要有哪些特色……” 利用視覺沖擊力大都使用廣角或超廣角,如高原風光,建筑等等。
人像好的作品基本上也是利用長焦端和大光圈鏡頭形成一種壓縮感!但,這也不是一成不變,有的好的作品就在于擅于用鏡頭表現,而不是注重鏡頭用于某個方面,也有好的作品利用廣角透視拍人像,也用長焦形成的空氣的壓縮感??傊R頭的使用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作者靈活的運用 鏡頭上面的標示很重要,我來舉幾個例子: AF-S DX 尼克爾 18-200mm f/3.5-5.6G ED VR II 這是一款尼康的尼克爾鏡頭,“AF-S”指可以自動對焦,DX指APS-C畫幅鏡頭,也就是說這鏡頭不是全畫幅鏡頭,18-200 指變焦范圍,F/3.5-5.6G 指光圈廣角最大3.5,長焦端最大5.6 也就是浮動光圈,ED指含有ED鏡片,可以有效消除色散,VR 是有鏡頭防抖,最后II指這個鏡頭是版本是第二代。
再如 AF-S 尼克爾 70-200mm f/2.8G ED VR II 這個鏡頭的光圈F/2.8就是說,鏡頭在任意焦段最大光圈都是2.8 我們稱呼它們?yōu)楹愣ü馊Α?再舉SONY的例子 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 這是一款卡爾蔡司sonnar(松那)結構設計的鏡頭,有卡爾蔡司最頂級的T*鍍膜,16-35是變焦范圍,F2.8代表是恒定光圈,za是卡爾蔡司為索尼設計的自動對焦鏡頭,SSM 指超聲波對焦馬達。
好了,說了這么多,最關鍵看這幾項: 一,焦段,不是可變越大越好,基本上3倍以內最好,大范圍變焦的成像絕對不好,如18-200,除了方便,沒其他用,所以定焦鏡頭成像永遠,注意永遠超過變焦! 二,光圈,這個是越大越好,變焦鏡頭普遍最大F2.8,也有奧林巴斯那樣的神經病搞到2.0,但定焦鏡頭光圈可以做很大,如1.2啊 1.4啊 三,要注意是否有特殊的光學和機械設備。如ED仿色散鏡片,非球面鏡片,SSM超聲波對焦馬達,T*或納米鍍膜等,有這些的話,會幫助你的成像越來越好。
四,其實,只要看見價格就知道了,好鏡頭都是很昂貴的……。
4.單反相機鏡頭知識,要注意什么
1、18-200mm等數值就是傳說中的焦距,像眼睛或放大鏡的焦距一樣,相機鏡頭類似放大鏡,這些數值就是他的焦距, 30mm之下,是廣角端30-100屬于標變區(qū) ,100以上屬于長焦區(qū)了,樓上已經介紹了。
根據不同拍攝需要,要用不同的焦距。2、單反的光圈可調,你可以拿著鏡頭轉動光圈,看到中間的圈會變大變小,那就是光圈。
數碼相機其實都可以調光圈,但有的卡片機是自動調,而不可以手動調3、入門級的鏡頭選擇沒有什么標準,如果有的話,估計也是從價格、功能、成像質量和品牌這幾方面考慮吧,入門的就不要買太貴的吧,而且剛入門,就現不買很多不同焦段的鏡頭,買了也不怎么會用,所以我推薦幾款吧:1、50mm/1.8 定焦,大光圈,人像出色,價格不貴,入門練習首選;2、Tamron (中文名騰龍)17-50mm f/2.8 焦段好,成像出色,大光圈,輕便,風景人像皆可。在各項測評中更有超出佳能L頭的素質,較好的焦段更可成為你的常用頭。
就是是副廠的,會遇到跑焦(就是對焦不準,拍出來模糊)等問題;3、長焦頭的話佳能EF-S 55-250/4-5.6 IS 鏡頭(佳能IS防抖長焦頭),這個只是你要是沒錢但又想照遠景的選擇,如果有錢,不建議用,建議買佳能 EF 70-200/2.8L IS USM(就是傳說的小白),或者同一焦段不帶防抖的佳能小小白,這兩款才是最好的選擇,就是貴點,焦距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焦段越廣(比如18-200等)越好,而是根據需要來選擇,因為會影響成像質量;但光圈卻很重要,越大的光圈,鏡頭價格越貴,你要量力而行。光圈大小不是你看的數值大就大,舉個例子,佳能 EF 70-200/2.8L IS USM,它的最大光圈就是寫的2.8,其實是1/2.8,也就是倒數,所以數值越小光圈越大,并且都是根號2的倍數。
打個比方吧:你有個漏斗,漏斗口大小就是光圈大小,現在要把油漆倒入桶中,用口大的漏斗,速度會比較快,但會濺到四面八方(就是大光圈主體清晰,背景虛化比較好);用口小的漏斗,雖然不會四濺,但速度比較慢(就是小光圈成像主體與背景都很清晰)。變焦范圍,就是說這臺相機的焦距長度為18-200mm。
是指變焦鏡頭從廣角到窄角(短焦到長焦)的變化范圍。是指變焦鏡頭的最大、最小焦距的跨度。
焦距范圍越大,使用越方便,但對鏡頭質量要求高,質量不高的鏡頭,焦距范圍大,成像反而不好。這款鏡頭也叫一鏡走天下,旅游好幫手。
還有,焦距越大,越適合拍遠景。
5.相機鏡頭的基本知識
鏡頭焦距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標準鏡頭?什么是長焦鏡頭?什么是短焦鏡頭?什么是變焦距鏡頭?各有什么用途和優(yōu)缺點?
焦距,是光學鏡頭的重要參數,當一束平行光沿著凸透鏡的主軸方向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的主軸上會被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一個攝影鏡頭,也像凸透鏡一樣,也有標準、長、短焦距之分。焦距的長度=成像畫幅的對角線的叫標準鏡頭135相機的畫幅的對角線58mm ,135相機的標準鏡頭是58mm ,而120相機的畫幅對角線是75mm 它的標準鏡頭是75mm ;長于叫標準鏡頭的叫長焦距鏡頭,短于標準鏡頭的叫短焦距鏡頭。不同焦距的鏡頭有不同的造型特點,比如短焦距鏡頭有視角廣、景深大、透視效果大、影象小等特點。這些特點用于創(chuàng)作上,就是造型手段。焦距可變的鏡頭叫變焦距鏡頭,最短的焦距和最長的焦距之比,叫變焦距鏡頭的變焦倍數。變焦倍數越大在相同的拍攝距離下,景別變化越顯著。從焦距角度來講,具有廣角的大變焦距倍數的鏡頭最好,主要用在專業(yè)攝影,成本高價格也最貴。
6.關于攝影鏡頭的知識高手回答
好像已經看到過這個問題了,在別的地方。
關于照片的清晰問題,跟鏡頭是長焦還是短焦沒有關系,無論是長焦還是短焦都可以拍出很清晰的照片。
照片如果不清晰,可能的原因有:
1、對焦不準,跑焦,導致主題模糊,背景清晰。應該通過認真對焦或者采用小光圈獲得很大的景深。
2、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手持相機拍攝,相機自動選擇了比較慢的快門,相機不穩(wěn)導致畫面不清晰。此情況下應該使用三腳架或把相機固定好,或者使用閃光燈。
3、ISO太高,導致畫面上有很多噪點。此情況下應該降低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