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光線術語
不知道你指得是不是話劇劇本里的
劇本中的收光一般指在場與場或者每幕結束的時候將舞臺上的燈光全部收去,然后暗場,起到一個故事中途的一個休息階段,或者說是分段。而光起指得是舞臺上的燈全部點亮,進入下一幕。燈暗一般指的是燈光慢慢減弱,起到烘托舞臺效果的作用。
2. 攝影光線術語是什么
光路是指光的傳播路徑,包括光傳播中的折射,反射后的路線。
光路存在可逆性,就是光能以一條路徑從A出發(fā)到達一個終點B,那么從這個終點B以射進相同的方向回射,那么這條光線也定會以完全反向的同一的路徑到達A點。
光的可逆性:在折射和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 攝影光線基礎知識
攝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
光度
光度是光源發(fā)光強度和光線在物體表面的照度以及物體表面呈現(xiàn)的亮度的總稱(光源發(fā)光強度和照射距離影響照度;照度大小和物體表面色澤影響亮度)。
在攝影中,光度與曝光直接相關。從構圖上來說,曝光與影調或色彩的再現(xiàn)效果密切相關。豐富的影調和準確的色彩再現(xiàn)是以準確曝光為前提的。有意識的曝光過度與不足也需以準確曝光為基礎。所以,掌握光度與準確曝光的基本功,才能主動地控制被攝體的影調、色彩以及反差效果。
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相對于被攝體的位置,即光線的方向與角度。同一對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產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攝影中的光位可以千變萬化,但是,歸納起來主要有正面光、前側光、側光、后側光、逆光、頂光與腳光等七種。
(1)正面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面,隨角度高低分別稱“為平射光、順光和高位順光。正面光照射的被攝體令人感覺明亮,但立體感較差,缺乏明暗變化,利用正面光拍攝時的曝光寬容度較大。在燈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輔光。
(2)前側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zhèn)裙?。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側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氣和立體感。在燈光人像中,前側光常用作主光,通常位于人物臉部朝向的另一側,臉朝左用右側光,臉朝右用左側光。
(3)側光:又稱90度側光,側光下被攝體呈陰陽效果,是一種人像攝影中富于戲劇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強烈對比。
(4)后側光:又稱“側逆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側后方,能使被攝體的一側產生輪廓線條,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從而加強畫面的立體感、空間感。
(5)逆光:又稱“背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攝體產生生動的輪廓線條,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從而使畫面產生立體感、空間感。逆光構圖很重要的一條是使畫面產生深色背景,否則輪廓線就不醒目。逆光在造型上還有利于表現(xiàn)動物的群體。
(6)頂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陽光、頂光會使人物臉部產生不討巧的濃重陰影,通常忌拍人像。
(7)腳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下方,常用于丑化人物的一種燈光方向。自然光中沒有腳光的光位。
光質
光質指光線聚、散、軟、硬的性質。聚光的特點是來自一種明顯的方向,產生的陰影明晰而濃重;散光的特點是來自若干方向,產生的陰影柔和而不明晰,光的軟硬程度取決于若干因素,光束狹窄的比光束寬廣的通常要硬些。例如,晴天的太陽從某一有明顯方向性的角度照射被攝體,這就是一種直射的硬光;當天空中有霧,陽光就被擴散在一種廣闊的區(qū)域上,從許多角度發(fā)出光線,這、就是一種軟光。又如電子閃光燈的直接閃光是一種硬光,反射閃光就是一。種軟光。硬光能使被攝體產生強烈的明暗對比,有助于質感的表現(xiàn);軟光善于揭示物體的外形、形狀和色彩,但不善于表現(xiàn)質感和細節(jié)。硬光又往往比軟光的照明更富有生氣。
光型
光型指各種光線在拍攝時的作用。
(1)主光:又稱“塑形光”指用以顯示景物、表現(xiàn)質感、塑造形像的主要照明光。
(2)輔光:又稱“補光“用以提高由主光產生的陰影部亮度,揭示陰影部細節(jié),減小影像反差。
(3)修飾光:又稱”裝飾光“指對被攝景物的局部添加的強化塑形光線,如發(fā)光、眼神光、工藝首飾的耀斑光等。
(4)輪廓光:指構劃被攝體輪廓的光線,逆光、側逆光通常都用作輪廓光。
(5)背景光:燈光位于被攝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線,用以突出主體或美化畫面。
(6)模擬光:又稱”效果光“用以模擬某種現(xiàn)場光線效果而添加的輔助光。
光比
光比指被攝體主要部位的亮部與暗部的受光量差別,通常指主光與輔光的差別。光比大,反差就大,有利于表現(xiàn)“硬”的效果;光比小,反差就小,有利于表現(xiàn)“柔”的效果。如拍老年人常用大光比,拍兒童常用小光比。調節(jié)光比的手段主要有三種:調節(jié)主、輔光的強度;調節(jié)主、輔燈至被攝體的距離;用反光板、閃光燈對暗部進行補光。
光色
光色指“光的顏色”或者說“色光成分”。通常把光色稱為“色溫”。光色無論在表達上還是在技術上都是重要的,光色決定了光的冷暖感,這方面能引起許多感情上的聯(lián)想。光色對構圖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彩色攝影中。
4. 攝影中的常用光線
自然光就是太陽直射光線或者是反射光線(散射光線),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組成,含有各種頻率或波長的光。而白光有二類:由七色光組成,與太陽光線一樣,也可以由三基色組成白光。
從CCD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來看,當然是各種波長(頻率)具全的自然光線較好!
5. 攝影光線種類
攝影中光線的分類有多個:
1,從光線本身上可以分為柔光和硬光。硬光是指直射光線,柔光則是指非直射光線;
2,從光線的作用上可以分為主光和輔光。主光照亮主題,輔光照亮陰影;
3,從光線和被攝主體可以分為順光和逆光。從攝影設備這邊照射過去的光線是順光,反之是逆光;
4,從光的來源可以分為自然光和人造光。提示:攝影是一門形象藝術,對光線的運用追求直覺;過分的執(zhí)著文字上對光的分類會影響對光線的運用。
6. 攝影光線的運用口訣
科目四燈光考試口訣:
開啟遠光燈的全是錯,有危險警報閃光燈的全對,進入高速開左轉向燈,駛離高速開右轉向燈,進環(huán)島不開燈,駛離環(huán)島開右轉向燈。
科目四燈光由遠及近的口訣:
當車燈光投射距離由遠變近時,表示汽車駛近或駛入上坡道、轉彎一側有山體或屏障的彎道。
7. 攝影光線是什么意思
一、光線的作用
1.光線對空間深度的表現(xiàn)
光線通過大氣層時,由于空氣介質對光線的擴散作用,景物的空間距離不同,拍攝出來的明暗度、輪廓清晰度及色彩飽和度都不同。這種現(xiàn)象會在照片上形成影調透視效果,借以表現(xiàn)空間深度和物體的空間位置。這樣的空氣透視效果通常出現(xiàn)在濕度較大的清晨或傍晚,持續(xù)時間較短。
攝影畫面的大氣透視關系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近處的景物清晰度高,遠處的景物清晰度低;第二,近處的景物色彩飽和度高,遠處的景物色彩飽和度低;第三,近處的景物影調暗,遠處的景物影調亮。只有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畫面的立體空間效果才能增強。
2.光線對質感的表現(xiàn)
光線是攝影的靈魂,如何表現(xiàn)不同的質感,其中光線的運用起了決定性作用。簡單地說,質感可以分為主體材質的質感和環(huán)境的質感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主體材質的質感,不同物質表面的特有細節(jié)特征可以讓人更容易地判斷出它的材質,如金屬、木材、皮膚、玻璃等。合理利用光線,可以將主體上細微的紋理、獨特的材質結構表達得更清晰,從而給我們強烈的視覺感官,直觀的形容就是更強調主體的特性。
第二部分是環(huán)境的質感。不同質感的環(huán)境可以表達出不同的環(huán)境氣氛,如戶外、不同風格的室內環(huán)境、不同材質的環(huán)境,等等。按照自己的意圖,正確表達出環(huán)境的氣氛、更有效地襯托出環(huán)境的氣氛,從而帶動照片的情調,是攝影的另一要素。
二、光線的方向
拍攝的時候,一定要觀察光線的方向,即觀察最強的光線來自被拍攝物體的哪個方向。不同的用光角度,會有不同的成像效果,因此在拍攝時首先要想清楚被拍攝物體、光源及機位的關系,下面以一組石膏像照片的拍攝為例,說明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及成像效果的對比。
1.順光
順光是指機位順著光線的方向,即機位與光源在同一側,被拍攝物體正面受光,也稱為正面光。從這個角度拍攝物體時,被拍攝物體能夠充分受光,不會產生陰影,但是拍攝畫面比較平淡,缺乏立體感。
2.逆光
逆光是指機位與光源夾角呈180°,即機位在光源的對面,被拍攝物體背面受光。此時,由于被拍攝物體背面的強光,被拍攝物體黯淡。逆光多用來拍攝透明物體,如水、玻璃杯等,以表現(xiàn)它的通透感。拍攝植物(如鮮花等)的時候也經常用到逆光,逆光下拍攝會使植物的莖、葉變得更通透。
3.側光
側光是指機位與光源夾角呈90°,被拍攝物體側面受光。側光可以很好地表現(xiàn)被拍攝物體的空間立體感。
4.前側光
前側光是指機位在被拍攝物體的前側,與光源夾角呈45°。
5.后側光
后側光是指機位在被拍攝物體的后側,與光源夾角呈135°,后側光經常用于拍攝人物,用來勾勒臉部或發(fā)型的輪廓。此時我們看到,由于光線造型的作用,石膏像的鼻梁上出現(xiàn)了一道漂亮的輪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