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文鏡頭和人像鏡頭
通常來說,35毫米更廣、虛化能力弱一些、表達環(huán)境的能力更強,在拍攝人文、人像等題材時,更加偏重于環(huán)境的表達。并且由于焦距介于廣角和標頭之間,也就兼具了二者的特點,所謂“退一步廣角、進一步標頭”說的就是35mm,如果只帶一支鏡頭的話,它會是更加合適的選擇。相對而言,50mm的視角更加集中、虛化能力較之35mm更強、光學結(jié)構(gòu)發(fā)展成熟,通常不貴的標頭就可以有非常好的成像質(zhì)量(比如各家的50mm F1.8鏡頭)。但相對來說,想用50mm去表達環(huán)境或是空間感,相比35mm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而它也更對適合搭配一支28mm或者24mm鏡頭使用。
這兩支鏡頭都是人文拍攝經(jīng)典焦段,那個更順手也是因人而異,但也并非無一定之規(guī):比如想要兼顧人像拍攝,那肯定50mm會是更好的選擇;但要是更加喜歡拍攝小物件的攝影師,那么通常近攝能力更強的35mm鏡頭會是更好的選擇;另外50mm在拍攝人文題材時可以與被攝人物保持更遠的距離,這對于剛開始拍攝人文題材的攝影者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2. 人文鏡頭和人像鏡頭的關(guān)系
最根本區(qū)別也就是側(cè)重點的不同,簡單說人文攝影可以說也是一種紀實攝影,就叫人文紀實攝影吧,人文攝影的目的和主旨是在于表達攝影師對社會、人文、現(xiàn)實的理解與思考,而人像攝影就簡單的多了,主要就是在于展現(xiàn)和刻畫人物,拍攝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姿態(tài)、氣質(zhì)等等,具體還可以分為肖像照、全身照、環(huán)境人像等等。
3. 人文攝影鏡頭
機身簡單來說是能拍照的就行,但一般買個中檔機身就可以。
鏡頭廣角、標準,長焦都可以—這還是看你怎么拍,在什么情況下拍??臻g狹小,廣角可能更好,距離遠,長焦更合適。當然多數(shù)情況下標準鏡頭最合適。變焦鏡頭首選24-70。定焦50,35合適。
至于如何拍攝:一種是提前與被拍攝者溝通好,另一種是抓拍,這種情況要看你的速度和“膽量”,當然如果被拍攝者要求你刪除,你最好當面刪了,這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4. 人文鏡頭和人像鏡頭區(qū)別
既然說到兼顧風光和人像,應該是在考慮一個鏡頭拍兩種題材了。
根據(jù)我個人經(jīng)驗,35焦段是兩者兼顧的好焦段。首先35mm屬于廣角鏡頭,在風光上能有不錯的視角,同時暗角小、畸變好控制。
35mm焦段也稱為人文焦段,拍帶景人像很合適,要拍半身人像也是可以的,只不過您要貼著模特拍攝。
結(jié)尾附上35焦段拍攝的南寧夜景和近期拍攝的日系水手服糖水片。
5. 人像人文風景 鏡頭
選富士的DX 23f1.4。這款鏡頭的焦段雖然是23mm,但是富士不是全畫幅,那這個23mm鏡頭就接近于全畫幅35mm,而35被稱為人文焦段,就是遠可拍景,近可拍人,不近不遠拍人景。23f1.4的成像素質(zhì)是非常高的,拍出來的畫質(zhì)非常不錯。唯一的問題就是稍微大了一些,不那么的便攜。
6. 人文鏡頭28mm還是35mm
掃街選35mm鏡頭。35mm鏡頭是典型的人文紀實鏡頭,視野較28mm略窄,但畸變也略小,比較適合環(huán)境人像拍攝,掃街拍攝能很好的融入環(huán)境。
7. 人文鏡頭和人像鏡頭一樣嗎
35、50定焦焦段差距不大,都適合風光、人像的拍攝。對于一般的風光、人文活動和人像,這兩款鏡頭都能拍攝,而且成像畫面都不錯,焦距不長,拍攝距離不大,兩者的差別很小。
35鏡頭在風光上多些優(yōu)勢,50鏡頭在人像上多些優(yōu)勢。要是細細做些比較,自然是35的畫面視野更加開闊一些,而50的畫面更加中規(guī)中矩一些,就是變形更小一些。假如遇上很好的自然風景,認為50不夠恢弘的話,還可以用50鏡頭借助接片手段來完成,效果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