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寫拍攝技巧
要拍好局部特寫,并非只是將鏡頭zoom-in至望遠端,或盡量靠近被攝主體按下快門而已,認真來說,應該在拍攝前就要先觀察并且找出值得記錄的局部畫面,然后再結(jié)合拍攝手法和現(xiàn)場環(huán)境元素的靈活搭配,以求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寫作品。
1、設(shè)法突出主題
要拍好局部特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將鏡頭聚焦在主體上,這樣可以讓讀者一眼就看出拍攝者想表達的重點。這類手法常見于美食、花卉、生態(tài),甚至是人像或商業(yè)攝影,其特色就是以醒目的主體抓住眾人目光。
看似簡單的拍攝方式,其實更需要拍攝者仔細思考元素在畫面中的安排,往往差之毫厘的構(gòu)圖就能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
2、嘗試反客為主
將焦點放在和主體有關(guān)聯(lián)的部位,如舍棄拍攝人物的全身或半身照,改為拍攝手、腳或表情等。很多時候捕捉與主體相關(guān)聯(lián)的局部畫面,會比直接拍攝全貌更具故事性,同時給讀者保留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3. 運用手法創(chuàng)造層次
有沒有層次感是衡量一張照片優(yōu)秀與否的重要因素,沒有層次感的照片枯燥無趣,如果又沒有好的故事性,那基本與廢片無異。層次感是畫面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過它可以突出主體,拍攝出意圖明顯的照片。利用景深、對比、前景、光影、加入消失點等手法為畫面加入層次感。
4、留白
留白一詞源于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xié)調(diào)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間。
而在攝影中,“白”的意指有所拓展,它不僅指空白的紙,也包括畫面中除實體對象以外的一些空白部分,如單一色調(diào)的背景,它們可以是干凈的天空、路面、水面、霧氣、草原、虛化了的景物等,重點是簡潔干凈,沒有什么實體語言,不會干擾觀者視線,能夠突出主體。
5、增加光影
攝影是“光影作畫”,縱使拍攝的是局部特寫,光影仍是可捕捉利用的元素,進而增加作品的豐富程度。透過不同光線所散發(fā)出的質(zhì)感,可用來增強影像的張力和通透性,而當中最重要的便是學會觀察光線的方向與掌握拍攝時機。
6、色彩的運用
要將局部特寫拍得好看,色彩運用是不容忽略的一環(huán),它不單純只是顏色上的表現(xiàn),同時包含了不同的情緒和意義。如由紅、橙、黃所代表的暖色調(diào),能帶來溫暖、朝氣的感受,在情緒上給人熱情、積極和歡喜的感覺;由藍、綠代表的冷色調(diào),則有一種平靜、安祥、和平的牽連感;如果將這兩種色調(diào)一起安排在畫面里,又能產(chǎn)生對立、矛盾、戲劇性的視覺效果,因此在尋找局部特寫題材時,色彩也是可以拿來大做文章的元素,只要能在拍攝時善加利用,絕對會讓作品更加醒目有趣。
7、加入幾何線條
在構(gòu)圖中,"線條"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作用。線是構(gòu)圖作畫的基本元素,構(gòu)圖中線條對畫面的影響不容忽視,活用線條可以令構(gòu)圖變得更有深度和活力。要在局部特寫中加入幾何線條其實不難,只要稍加觀察就能找到許多可捕捉的畫面,例如廟宇屋檐上的雕像、汽車的車輪拱板和輪胎、墻上的窗戶或樹葉的紋理等,甚至連前面提到剪影也可歸類于幾何線條。
而有些線條是隱藏起來的,不易被我們發(fā)現(xiàn),如光影形成的線條,事物輪廓形成的線條等,如果將這些線條元素挖掘出來,會賦予畫面這些線條所擁有的美感,讓照片更具吸引力。
8、增加故事性
影像之所以會說話,完全取決于拍攝者的掌鏡能力。用手中鏡頭鋪陳出有說服力的故事,讓照片表達出含義,進而引導觀者去思考與聯(lián)想,甚至引起情緒上的共鳴和感動,就是一幅成功的影像作品。而在局部特寫拍攝時要拍出故事性,當中的關(guān)鍵便是學會掌握視角和氛圍。
2. 拍攝特寫是什么意思
臉部或者其他部位細節(jié)展現(xiàn),比如眼睛,嘴,手指等。
3. 特寫拍攝需要注意哪些
學校工作,經(jīng)常有上級領(lǐng)導、專家督導員來訪檢查指導、各類教研會議活動等,需要拍照后制作簡報或公眾號推送之用。這方面的照片一般只能抓拍,領(lǐng)導在現(xiàn)場忙于工作,沒時間也不適合給你擺拍。那么,如果校長把拍照的任務交給你了,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我以前干過這個事,有些心得,說幾點,供參考。
1.盡量不要拍逆光照,把專家、領(lǐng)導拍得灰頭土臉的照片肯定不能用。如果是室內(nèi),而且專家背對窗戶的話,可以拉上窗簾,所有燈全部打開。
2.會議類的活動要抓拍專家抬頭講話的形象,最好是開場白或中間展開講話時,讀稿時不要拍(可以參照各類報刊上的會議類照片)。
3.人物特寫,一定要用閃光燈,不管是近距離拍攝還是遠距離拍攝。近距離拍攝的時候,閃光燈一定要把閃光燈向上調(diào)一點。讓閃光燈對著天花板進行閃光,利用反射光對人物補光。這樣不至于人物臉上過于光亮,顯得發(fā)白失真。
4.相機有防紅眼功能,打開這個設(shè)置,以防止拍出來的照片很可能人物眼睛泛著紅光,就成了廢片一張。
5.全景至少要拍兩到三個鏡頭,到時再選優(yōu),坐在下面的聽眾也要拍進去。重要人物的特寫也要拍幾張。人多的話,拍會議室前景設(shè)置成廣角模式,盡量根據(jù)“橫平豎直”的原則,給人以四平八穩(wěn)的感覺。會議的橫幅、標題要拍進去,不要切割。
6多拍幾張,每種場合至少拍四五張,這樣可以有所選擇,表情不自然的或有其它不和諧狀況的就刪除。
7拍照要抓緊時間,拍好就快速離開。主席臺附近拍的時間過長,就會對會議的活動有干擾,拍好就趕緊撤。
8如果是領(lǐng)導來校視察的,要到校園各處走走的,盡量拍一些室外校園視察時的圖片,比較生動自然,背景也好看。
9.構(gòu)圖要注意,一般主要領(lǐng)導要安排在畫面中心或前面的位置,主要領(lǐng)導必須是正面朝向鏡頭,盡可能照顧到全體陪同的人員。
4. 特寫拍攝技巧有哪些
什么叫特寫?
答:我們都聽說過“特寫鏡頭”吧?這本來是拍電影的一種手法,特寫鏡頭專門拍攝人或物的一部分,并進行特別放大。現(xiàn)在我們借用“特寫鏡頭”的表現(xiàn)手法來反映生活中的新聞,特點是抓住現(xiàn)實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有集中的、精細的、突出的描繪和刻畫,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和強烈的感染力。如果說新聞是用事實說話的話,那么新聞特寫則是用形象的事實說話。它常常抓住事物有特征的一面進行描述,比消息更細膩、更生動、更形象。由于新聞特寫的畫面感特別強,因此常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5. 特寫鏡頭拍攝技巧
拍特寫一般多用長焦鏡頭拍攝,當然廣角鏡頭和中焦鏡頭也可以拍特寫。拍攝特寫主要是呈現(xiàn)景物或人像的局部特征,這就要求拍攝距離較近或者通過長焦鏡頭放大局部進行拍攝,拍攝距離較近時,可以用廣角鏡頭或中焦鏡頭拍攝,拍攝距離較遠時,可以用長焦鏡頭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