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泰時自動對焦鏡頭
有自動對焦功能手動對焦方式。。就是手動對焦方式 有機身測光系統(tǒng)快門聲音清脆不吵 很悅耳
2. 康泰時轉接索尼自動對焦
85/2.8顏色相對G90來的較厚,色彩稍微油潤一點(相對G90而言),顏色相對偏冷,銳度不錯,難得是濕中帶柔的感覺,柔中銳銳中柔,拍人很不錯;
G90的顏色清淡一些,稍暖,整體素質比85/2.8強一點,有限,雖然沒有85/2.8那種濕柔透銳的感覺,但是層次、色彩、反差、街像完美平衡,適合多種題材;
最大光圈成像質量,G90要比85/2.8好一點,收到F4兩者基本沒區(qū)別。
焦外個人喜歡85/2.8,G90的焦外化的不夠開,焦外純粹看個人喜好。
如果有多只中長焦鏡,就搞85/2.8,很有特色。
如果只想搞一直中長焦,那就G90,很平衡,適應度很高。
另外,需要弄明白相機是否能轉接G頭,G頭的對焦轉接環(huán),即便是好評如潮的將軍環(huán),手感都不是很好。
3. 尼康鏡頭自動對焦
相機設置里有個對焦選項,里面就有自動對焦模式,點一下打開即可。
4. 康泰時200定焦
一般而言,廣角鏡頭中,視角范圍特別廣的鏡頭(80—110度)才稱呼超廣角。超廣角鏡頭有著寬廣的視野,又不像魚眼鏡頭有強烈的畸變,是很好消除了畸變的鏡頭。在35毫米相機上,多指15—20毫米的鏡頭。當我們在使用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時,是能增加攝影畫面的空間縱深感。而且景深較長,能保證被攝主體的前后景物在畫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現(xiàn)。
另外,鏡頭的涵蓋面積大,拍攝的景物范圍寬廣。可以在距離拍攝對象很近的情況下拍攝較大的拍攝對象整體。
5. 康泰時手動鏡頭
YC CONTAX那幾個鏡頭一直以來就有傳聞:58,59,60編號開頭的鏡頭的玻璃比較好,是由當年牛眼用剩的玻璃。
不過這個之前有網(wǎng)友找過,基本找不到出處。估計是以訛傳訛了。
我自己當時買50,135也迷信過這個,建議樓主不必太拘泥這個,成色和價格優(yōu)先考慮吧!本身就買35 2.8,挑號買反而價格高。
6. 康泰時轉接佳能自動對焦
兩個都有,都是F4,還有個70-300 IS II(液晶對焦距離窗,非紅圈沒有L那款),50L買了又賣了。如果沒有買其它鏡頭的計劃或者想法,24-70一般日常+旅游夠用了,如果考慮以后進長變焦或者標準焦段定焦,建議選16-35。我出去旅游一般是掛著16-35,再帶個70-300,習慣用35mm,所以16-35對我來說能夠滿足90%的旅游需求。鑒于題主只問這兩個鏡頭,我就不推薦其它的了。 p.s. 我現(xiàn)在用a6400,佳能在防潮箱吃灰中… p.s. 買白炮請慎重…
7. 康泰時自動對焦單反相機
德國是相機王國,鏡頭成像獨樹一幟,當然工藝也是最高的。
1.Pentacon(潘太康),這是最物美價廉的德頭,東德品牌。
2.CarlZeissJena(簡稱“CZJ”),是現(xiàn)在保有量最大,但已經(jīng)不再生產(chǎn),將來最容易升值,且價格合理,能出一流照片的鏡頭,東德品牌。
3.Meyer(梅耶),是出片特別細膩,高光層次保留得最好,色彩清淡,很接近西德風格的一類鏡頭。東德早期名品。
4.Contax(康泰時),最純正的西蔡頭。鏡頭上打印著CarlZeissT*的標志,確實是西蔡正統(tǒng),出片銳度高,色彩純正且有著很高的飽和度,焦外過渡自然,用料足,加工精。西德名品。
5.Shneider(施耐德),帶有傳奇色彩的鏡頭。常常被人們譽為“真水無香”,銳度相當高,最多的產(chǎn)品為M42口的,此外還加工QBM口與萊卡M口,色調偏于真實還原一路,有著不可言說的妙味,但初學未必能真切體會得出。在做工上,只能超出康泰時而絕對不會在康泰時之下,是目前超值而日后升值可能最高的鏡頭。
6.Voigtlander(福倫達),產(chǎn)地最為復雜。本來是西德名鏡,因為市場策略失誤,后來收歸祿萊麾下,早期多為雷丁娜卡口,最近對焦距離變態(tài)地遠,所以不太實用,但其成像品質一流,不在祿萊之下。其鍍膜為紅色字的Color(真彩鍍膜),鏡片組設計,機構結構與外型都不變,只是品牌不同而已,但相對于祿萊價格要低,是用家的首選。
7.Leica(徠卡),頂機相機,頂機鏡頭,西德產(chǎn)品,世界頂級的標志。
8.ISCO,西德鏡頭,據(jù)說是施耐德分廠,不知真假,鏡頭產(chǎn)量不多,不太了解。
9.ZF、ZA,是日本確善能打上了CarlZeissT*標志而專門為尼康與索尼相機加工的蔡司鏡頭。鏡片結構與鍍膜工藝不差,層次也好,但比照著康泰時還是差的是味道,且價格不低,當然還是遠超純日本產(chǎn)的尼康佳能一類的鏡頭的(人人觀點)。
10.斯坦海爾:一種怪異的品牌,但據(jù)說里面大量使用非環(huán)保的稀土元素加工鏡片,因此出片的味道有相當特別的味道,但此頭的鏡片多數(shù)都有脫膜現(xiàn)象,不影響正常使用。能弄到好品相的可為收藏品,應該是一種毒物。市場保有量很小。
11.肖特:很有名的西德品牌,但本人接觸不多,沒有發(fā)言權。
8. 康泰時g2自動對焦
德國是相機王國,鏡頭成像獨樹一幟,當然工藝也是最高的。
1.Pentacon(潘太康),這是最物美價廉的德頭,東德品牌。
2.CarlZeissJena(簡稱“CZJ”),是現(xiàn)在保有量最大,但已經(jīng)不再生產(chǎn),將來最容易升值,且價格合理,能出一流照片的鏡頭,東德品牌。
3.Meyer(梅耶),是出片特別細膩,高光層次保留得最好,色彩清淡,很接近西德風格的一類鏡頭。東德早期名品。
4.Contax(康泰時),最純正的西蔡頭。鏡頭上打印著CarlZeissT*的標志,確實是西蔡正統(tǒng),出片銳度高,色彩純正且有著很高的飽和度,焦外過渡自然,用料足,加工精。西德名品。
5.Shneider(施耐德),帶有傳奇色彩的鏡頭。常常被人們譽為“真水無香”,銳度相當高,最多的產(chǎn)品為M42口的,此外還加工QBM口與萊卡M口,色調偏于真實還原一路,有著不可言說的妙味,但初學未必能真切體會得出。在做工上,只能超出康泰時而絕對不會在康泰時之下,是目前超值而日后升值可能最高的鏡頭。
6.Voigtlander(福倫達),產(chǎn)地最為復雜。本來是西德名鏡,因為市場策略失誤,后來收歸祿萊麾下,早期多為雷丁娜卡口,最近對焦距離變態(tài)地遠,所以不太實用,但其成像品質一流,不在祿萊之下。其鍍膜為紅色字的Color(真彩鍍膜),鏡片組設計,機構結構與外型都不變,只是品牌不同而已,但相對于祿萊價格要低,是用家的首選。
7.Leica(徠卡),頂機相機,頂機鏡頭,西德產(chǎn)品,世界頂級的標志。
8.ISCO,西德鏡頭,據(jù)說是施耐德分廠,不知真假,鏡頭產(chǎn)量不多,不太了解。
9.ZF、ZA,是日本確善能打上了CarlZeissT*標志而專門為尼康與索尼相機加工的蔡司鏡頭。鏡片結構與鍍膜工藝不差,層次也好,但比照著康泰時還是差的是味道,且價格不低,當然還是遠超純日本產(chǎn)的尼康佳能一類的鏡頭的(人人觀點)。
10.斯坦海爾:一種怪異的品牌,但據(jù)說里面大量使用非環(huán)保的稀土元素加工鏡片,因此出片的味道有相當特別的味道,但此頭的鏡片多數(shù)都有脫膜現(xiàn)象,不影響正常使用。能弄到好品相的可為收藏品,應該是一種毒物。市場保有量很小。
11.肖特:很有名的西德品牌,但本人接觸不多,沒有發(fā)言權。
9. 康泰時變焦鏡頭
我會選VS 28-85, 這支鏡頭是當時質素最好的廣角到中焦變焦鏡頭,非常實用,保有量大,口碑很好。35-70是后期的鏡頭,成本比28-85低,大多是隨套機出售的。
10. 尼康相機自動對焦模式
尼康相機有很多對焦點數(shù),有時場景不一樣,需要調整對焦點數(shù)。這里教大家怎么調整對焦點數(shù)。
方法/步驟
1/6分步閱讀
打開相機,按下info鍵
2/6
找到單反背后的自動對焦按鍵,按下中間的黑色按鍵。
3/6
此時顯示屏上顯示“AF區(qū)域模式”,以D750為例,旋轉前撥盤調整。
4/6
旋轉撥盤可以調整至十字對焦
5/6
旋轉撥盤可以調整至單點對焦
6/6
后撥盤調整“對焦模式”,不同的對焦模式,對焦區(qū)域選擇模式選項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