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100T操作問題:打開相機發(fā)現屏幕中間出現小框,如圖很模糊(手動對焦模式下,切換自動就沒有了)
這是富士相機手動對焦的“數碼分割圖像”功能。
X100T具有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功能,自動對焦模式下,屏幕中只有對焦框(可移動,合焦后綠色點亮),手動對焦模式下,沒有對焦框。
手動對焦“數碼分割圖像”功能,在轉動對焦環(huán)進行對焦時,取景畫面將立刻變成中心黑白區(qū)域的放大對焦畫面。此時就可以清晰看到畫面有裂像情況存在,這就說明在當下情況下被攝主道體并沒有對焦準確。
而經過旋轉對焦環(huán)之后回,畫面逐漸有分裂變?yōu)橹睾希【爱嬅嬷兄睾系膮^(qū)域,即為照片的合焦區(qū)域,說明手動對焦成功合焦;此外X100T手動對焦時還有“峰值對焦高光”功能,即轉動對焦環(huán)后,焦點越是接近出現的峰值線條就越是明顯。
線條出現的最多、最明亮時那就說明合焦成功?!皵荡a分割圖像”和“峰值對焦高光”是這兩種不同的手動聚焦模式,菜單中可選擇,是對焦操作方法之一,完全正常。
擴展資料:
傳統(tǒng)相機采取一種類似目測測距的方式實現自動對焦,相機發(fā)射一種紅外線,根據被攝體的反射確定被攝體的距離,然后根據測得的結果調整鏡頭組合,實現自動對焦。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實現、成本低,但有時候會出錯,精度也差。
如今高檔的相機一般已經不使用此種方式。這種對焦方式相對于主動式自動對焦,后來發(fā)展了被動式自動對焦,也就是根據鏡頭的實際成像判斷是否正確結焦,判斷的依據一般是反差檢測式,具體原理相當復雜。
由于這種自動對焦方式基于鏡頭成像實現,因此對焦精度高,出現差錯的比率低,但技術復雜,速度較慢(采用超聲波馬達的高級自動對焦鏡頭除外),成本也較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對焦
這是富士相機手動對焦的“數碼分割圖像”功能。
1、X100T具有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功能,自動對焦模式下,屏幕中只有對焦框(可移動,合焦后綠色點亮),手動對焦模式下,沒有對焦框;
2、樓主圖片中的情況是手動對焦“數碼分割圖像”功能,在轉動對焦環(huán)進行對焦時,取景畫面將立刻變成中心黑白區(qū)域的放大對焦畫面。此時就可以清晰看到畫面有裂像情況存在,這就說明在當下情況下被攝主體并沒有對焦準確;而經過旋轉對焦環(huán)之后,畫面逐漸有分裂變?yōu)橹睾?,而取景畫面中重合的區(qū)域,即為照片的合焦區(qū)域,說明手動對焦成功合焦;
3、此外,X100T手動對焦時還有“峰值對焦高光”功能,即轉動對焦環(huán)后,焦點越是接近出現的峰值線條就越是明顯,線條出現的最多、最明亮時那就說明合焦成功。
4、“數碼分割圖像”和“峰值對焦高光”是這兩種不同的手動聚焦模式,菜單中可選擇,是對焦操作方法之一,完全正常。
預算萬元,求推薦一款微單。
您好。感謝您的信任。
1、目前微單主要是5種畫幅,一是中畫幅,比如哈蘇、富士,價格昂貴,預算不足;二是全畫幅,只有索尼一家在產,有A9、A7RM2、A7SM2、A7/M2;三是半畫幅,比如徠卡T、三星NX系列、佳能EOSM系列、適馬SDQ(另有H畫幅的SDH)等、富士XT/XA系列;四是4/3畫幅的松下、奧巴、柯達、小米等;五是1英寸的尼康J/V,其他還有1/1.7英寸的賓得Q等;
2、樓主要求最好全畫幅,1萬預算只能選擇索尼A7(含A7M2,以下不再重復)。A7和A7M2的畫質是一樣的,但A7M2多出了五軸防抖,采用了純金屬卡口(A7是碳纖維外包金屬),對焦參數雖然和A7一樣,但由于升級了合焦運算系統(tǒng)(算法),對焦性能比A7稍有提高(官方的說法是提高了30%,其實沒有這么高)。因此,A7和A7M2的差別主要就是防抖性能;
3、不推薦索尼A7。理由:一是高感不強。樓主要求主要用于室內,而通常情況下室內的照度都不是很好,故對相機的高感性能有一定的要求,而A7的高感并不好,雖然A7是全畫幅2400萬像素,像素密度比較低,信噪比比較好,理論上高感是有保障的,但由于A7是索尼第一代全畫幅傳感器,A/D技術(模數轉換技術)沒有使用索尼的頂尖技術,故而導致A7的高感并不比半畫幅有明顯的優(yōu)勢;二是色彩不佳。樓主要求主要用于人像,人像色彩是最考驗相機的色彩能力的。傳感器的RGB猜色能力直接關系到成像的色彩質量(當然圖像處理器也有一定的影響,但索尼的處理器技術并不強),A7的色彩并不是太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少數顏色的過渡還原不佳,比如紅黃過渡色,要么紅色容易溢出,要么黃色容易溢出,中間色的過渡層次不是太好,這對人像拍攝(膚色)影響較大;二是色彩厚度不足,非常容易導致色階斷裂,比如晴朗的天空等。雖然現在后期軟件很強大,每個點的色值都可以調整,但這是非常專業(yè)的技術活,一般人玩不轉這種局域色彩點對點微調,(大多數人只能是色彩的面調整,做不到點調整,而這種面調整牽一發(fā)動全身);三是鏡頭昂貴。無論是全幅也好,半幅也罷,影響成像的核心因素是鏡頭,全幅+狗頭的成像質量是不如半幅+牛頭的,而索尼的好鏡頭特別貴。索尼的普通鏡頭素質不夠好,好鏡頭價格非常昂貴。比如索尼的FE50F1.4價格萬元多,而相同素質的適馬50F1.4A價格才4千多,佳能、尼康的50F1.4才2000元(雖然素質也確實要差一點,但素質差絕對沒有差價那么大),其他鏡頭基本也是這樣。如果選擇A7RM2,再加上好鏡頭,預算就無限上升了。
4、 我個人更推薦富士XT20。理由:一是全幅成像和半幅成像的差別只有兩點,一是高感差別,全幅比半幅的高感明顯要好,半幅高感最高用到ISO1600,對畫質要求不高的可放寬到ISO3200,只有在必須拍到但已不考慮畫質時才使用更高的高感;而全幅的高感最高用到ISO6400,對畫質要求不高的還可以再往上升。但這都是基于同一時代的傳感器工藝而言的,只要傳感器的A/D技術落后,全畫幅的高感并不會比半畫幅好,比如佳能全幅的5D,高感比現在的半幅更差;二是景深差別。淺景深=長焦距+近攝距+大光圈+大像場,四者相輔相成,彼此關聯,只要其中有一項變差,淺景深的效果就會變差,假設鏡頭參數相同,全畫幅的像場更大,景深就越淺,這是物理因素,優(yōu)勢是無可替代的,半畫幅只能采用更大光圈的鏡頭才能達到全畫幅的水平。二是XT20符合樓主拍攝的需求,其一,色彩好。富士以前是膠片大佬,對色彩的把握有獨到的見解,富士的色彩業(yè)內有口皆碑,特別是富士具有獨家的膠片模式,可以免去后期的麻煩,富士人像也是很好的;其二,高感好。五是半幅的高感要比其他品牌的高感稍好一些,ISO3200可用。雖然圈內傳言富士有虛標高感的嫌疑,但富士的涂抹技術確實比肩佳能,成像的純凈度一流,弱光成像能力確實非常強;其三,操控好。富士XT系列的對焦很快,操控性能基本持平索尼A6000,高于索尼A7,操控性能對于家用來說綽綽有余。雖然XT20只有最高1/4000快門,沒有達到專業(yè)級的最高1/8000,如果必須在陽光下使用F1.4這樣的大光圈,可以加置ND(減光濾鏡)解決,(XT2則不需要);
5、富士鏡頭推薦。樓主以室內和人像為主,推薦使用富士XF23F1.4鏡頭(等效35人文焦段)或者使用富士XF35F1.4鏡頭(等效50標準焦段),成像質量非常好。如果外出旅游,則添置XF18-55F2.8-4標準變焦鏡頭,一機兩鏡,基本涵蓋了大多數的拍攝題材。不建議用富士XC型鏡頭(富士微單鏡頭有XF何XC兩種),成像質量不是很好。
萬元微單,選a7+28-70套機。
建議你增加預算考慮a7m2+24-70f4ZA,約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