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品牌在人們心中的沉淀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樹一個品牌也是如此,單憑說教不能改變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尼康相機是在戰(zhàn)火中樹立起來的,抗美援朝時日本把尼康提供給西方戰(zhàn)地攝影者也是免費使用的,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洗禮尼康相機無一架損壞名聲大起,尼康相機其優(yōu)點:堅固耐用適合各種環(huán)境完成各種拍攝仼務灶高。在選擇上光憑紙上談兵毫無意義,論誰比誰先進這要看使用者認可后才是最好的。
要是免費送的話,估計大家伙都會試個遍!什么索尼尼康萊卡哈蘇飛思,通通來一遍了!攝影人一單入了門,想換門是不容易的,這里邊有很多問題,從對手中器材的情節(jié)到使用習慣,還有一大堆鏡頭和配件,不是說換就能換的!一般的攝影人如果入坑時間長了,手里的機器加上配件大多都會花個接近小十萬,想換別的這些東西只能低價處理,然后再高價買別的,一進一出又是一個不小的開支,所以人們一般不輕易換手里的機器的。
攝影器材的選購除了性能上的一些指標之外,還涉及到品牌、操作、鏡頭附件的傳承兼容等等。即便是同檔次、同類型、同性能的不同品牌相機都有各自的消費群體,畢竟大家對各自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偏愛。
就提主所說的索尼A7R3和佳能的5d4相比,其綜合性能確實都非常相似,也都是很實用的機型。但一個是電子取景的微單數(shù)碼相機,一個是光學取景的傳統(tǒng)單反數(shù)碼相機,他櫻辯吵們在不同的領域使用操作會有區(qū)別。前者在風光、商業(yè)、靜物、人像、紀實等方面和光學取景的機器區(qū)別不大,但是在類似于野生動物、 體育 、新聞等需要快速追隨拍攝的場景下,電子取景器特有的的“時滯”還是不如光學取景器來的更方便、更可靠、更節(jié)能,再加上一些鏡頭的傳承、兼容和品牌的愛好方面(佳能系列產(chǎn)品的鏡頭群的數(shù)量非常龐大,其性能價格也更占優(yōu)勢)的原因,后者還存在著一定量的客戶群體也是很正常的。
自己佳能5d4,工作a7r4。索尼除了視頻和像素等,其他真的比不上佳能。純粹拍照的話,我還是更喜歡佳能。操控,手感,屏幕,快門的感覺等還是很不錯的。拍照對焦上我感覺不到索尼的優(yōu)勢,原廠頭索尼也會跑焦的,暗光對焦也不行。可能沒怎么接觸單反對焦系統(tǒng)的新手會喜歡索尼的對焦吧。手動選擇上,索尼對焦點的控制沒有佳能方便,索尼對焦的自動檔雖然很方便很傻瓜,但是人像的眼控對焦也不是次次精準,操控性差很多。
參數(shù)好很多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片沒好很多甚至看不出差別
只要是日本制造的相機,你就把它們看成是同一個廠生產(chǎn)的,只是這個廠的各個生產(chǎn)車間做不同的品牌,不論哪個牌子賣的好還是不好,這個廠都賺。
而且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絕不是你死我活的那種,據(jù)本人觀察,應該是背后協(xié)商好的一種狀態(tài)。所以,中國的攝影人根本不要去為這些品牌打口水仗。拿了廠家的錢,為他們服務的吹鼓手多的是。
以上情節(jié)純屬虛構(gòu),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當你只需要60分的性能參數(shù),佳能給了你80分的性能,索尼就算把性能提高到120也依舊會有人用佳能。
況且拋開紙面上的性能,也就是像素、對焦、連拍、高感、寬容度這些,佳能可以說在其他方面全面碾壓索尼,無論是操控、穩(wěn)定性、機身鏡脊侍頭耐用性還是系統(tǒng)配合度,佳能都是一枝獨秀,目前市面上沒有一家相機廠商能比。
現(xiàn)實情況就是,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相機的性能都是溢出的,目前主流手機電腦的顯示器分辨率也就剛剛達到2k,甚至很多還維持在1080p水平,即便是上升到4k分辨率,其實也就八百多萬像素,二十年前的相機都能喂飽了,即便是室外大畫幅商業(yè)海報印刷,有3000萬像素也就足夠了,佳能15年發(fā)布的5ds和5dsr有5000萬像素,16年發(fā)布的5d4也有3000萬像素,完全應付得了。要求特別高的上億像素的其實索尼也滿足不了,只能上飛思哈蘇這些大畫幅系統(tǒng)或者大畫幅數(shù)碼后背。也就是說即便是四年后的今天,用佳能5d4也能滿足絕大多數(shù)的拍攝。
對焦這個東西就比較玄學了,單反時代由于對焦模塊獨立于感光元件,可能會出現(xiàn)跑焦的問題,索尼最早推出微單,把這一問題解決了,現(xiàn)在各家都有無反,這一優(yōu)勢也就不復存在了。單看對焦性能,除了松下孱弱的對焦,其他主流廠商像佳能索尼尼康富士都不相上下,索尼引以為傲的眼部識別對焦其他廠商也都迅速配齊了,可能先進入微單時代的索尼眼部對焦略強一點,但是對焦到眼睛前面發(fā)絲的情況也是經(jīng)常發(fā)生。其他廠商的眼部對焦也足夠日常使用的絕大多數(shù)場景了。不考慮眼部面部識別的全域自動對焦,目前各廠商都一個抽風水平,永遠對不到想對的點。如果是手動選擇對焦點單點對焦,或是屏幕觸控選擇對焦點,其實佳能的體驗別其他廠商好了很大一截,用過的人都知道,交互體驗佳能一直可靠。
高感這個東西也是理論大于實用。索尼的高感可能確實比佳能強點,但是大家都是到了6400就開始有噪點,比誰噪點多誰噪點少又有什么意義。在乎的人覺得都不可用,不在乎的人硬生生拉到12800滿屏雪花點只要拍到了也都無所謂。索尼真正有競爭力的a7s3確實高感強無敵,然而它是針對視頻市場的,價格居高不下,除了高感別的性能拿到相機市場也看不出優(yōu)勢。
寬容度可能是唯一佳能實實在在落后于索尼的方面了。索尼主流全畫幅都在向極限的15擋寬容度靠攏,佳能還在13擋徘徊。寬容度帶來的好處就是容錯率高,曝光參數(shù)沒設置好拍黑了可以后期拉回來。佳能全像素雙核出來之前確實很容易出現(xiàn)曝光不準的情況,1dx2和5d4配備了全像素雙核對焦系統(tǒng),可以用顯示屏取景,情況好了不少,但是沒有翻轉(zhuǎn)屏和evf使用體驗上差了不少,還有可怕的快門延遲。直到出了eos r情況才得以改善。目前,無反是主流的相機市場,都是用evf或者顯示屏實時取景,所見即所得的情況下,還拍成一片死黑就說不過去了。索尼這一優(yōu)勢在相機市場全面無反化的潮流下逐漸減弱。
除了這些能夠接受的缺點,佳能系統(tǒng)可以說是滿身優(yōu)點。機身鏡頭堅固耐用,可靠性高,人機交互體驗好,鏡頭群豐富,有大量廉價鏡頭可選擇,ef鏡頭轉(zhuǎn)rf卡口體驗好,人像直出膚色好后期調(diào)整省力,屏幕觀感佳,新機標配全方向翻轉(zhuǎn)屏,二手市場活躍價格穩(wěn)等等都是佳能系統(tǒng)巨大的優(yōu)勢。
在不太可能用的到的強悍性能和更好的使用體驗之間,選擇佳能的人一定不會少的。
我原本用尼康D800,在歐洲 旅游 被偷搶了,入手索尼A7R4,對焦真是爛,以為輕便出行,結(jié)果想多了,拍過一次夜景后,立馬買入尼康D850才回到攝影的感覺。目前看來,盡量少入無反,真不是干活的。網(wǎng)上大多數(shù)都是忽悠你的!
已經(jīng)買了多個佳能頭了,買了5D4了,賣了換門還要賠錢……再說,佳能又不是不能用。
于是,只好找借口繼續(xù)用了:膚色好,取景器好,菜單好,鏡頭群好。
蘿卜白菜各人所愛。只要是高端相機照出來的像都行。只是人的愛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