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奧林巴斯的EPL5和索尼的NEX-5R哪個更值得選購?
這兩款也是日本人氣最高的微單/單電相機,相互比較各有勝負。
一、外形:NEX5R時尚,EPL5復古。
二、畫質(zhì):雖然NEX5R感光元件更大,但畫質(zhì)并未占便宜,反倒是EPL5略優(yōu)。EPL5用的也是索尼感光元件,而且算法更出色。
三、對焦速度:EPL5更快。
四、鏡頭配置:EPL5更多。
五、操控、觸控對焦:操控差不多,都可以觸控對焦拍攝、都有翻轉(zhuǎn)屏。
六、便蘆啟梁攜性:差不多。
七、峰值對焦:NEX5R具有峰值對焦功能,方便轉(zhuǎn)接手動鏡頭。其實EPL5也可旁褲以通過Fn鍵設(shè)置為線框顯示效果,提示手動合焦。(這個功能你似乎用不到)
八、WIFI:NEX5R可以WIFI傳輸照片;EPL5可以用WIFI SD卡無線傳輸,但速度陪運慢不好用。
所以,哪個順眼選哪個吧。
EPL5我不知道,現(xiàn)在在用NEX 7,我還是比較推薦索尼的微單的,套裝的1855鏡頭應付日常足夠了,智能模式使用下來比NEX7好用,對比EPL5就不知道了,感光元件更大有利于控制噪點數(shù)量,比較適合聚會時的室內(nèi)場景,這點還是很有優(yōu)勢的,旅游拍人像的時候因為你不會專門購買大光圈的50F18鏡頭,這時候NEX5里面有個背景虛化的設(shè)置,虛化效果基本絕顫上媲美大光圈人像鏡了,還有風檔衡景模式,微縮景觀和流行色彩等模式,在實際旅游使用中都不錯,索尼自帶的照片編輯軟件也很給力,翻轉(zhuǎn)屏自拍也很方便。以上是使用NEX 7的體會行宏做,這些功能NEX5也都有,NEX 5還是很有性價比的
答:不要搜國內(nèi)樣片,多看看flickr之流上的。高清畫質(zhì)?你要虛化的糖水美女淺景深效果還是刀劈斧逗基鑿的銳利感覺?若前者,選nex,后者,選奧巴;你是用nex+16-50或奧巴+14-42這樣的垃圾套頭還是準備以后買牛頭玩轉(zhuǎn)接?前者的話選奧巴,后者選nex。EPL5現(xiàn)在用的就是sony的感光握指御元件,高段巖感基本與主流APSC畫幅單反一個水平,低感設(shè)置得當也很好。
畫質(zhì)有不同的定義,要看你側(cè)重哪方面
二、想入手微單/單電,目前看好索尼A57和索尼5R,糾結(jié)于買哪一個,求推薦!謝謝~
5R比5N就多了WIFI,AF速度提升。5R據(jù)說要10月了。
A57和NEX-5N這兩款都是比較不錯、比較有特色的機子。你可以考慮下。
就他倆的區(qū)別來說:
1、他倆的COMS畫質(zhì)本身是一樣的辯晌,都屬于同一代1600萬象素的COMS(比A55、A580的更新)但是,A57由于有那個半透鏡把一小部分光線拿去對焦了,使得A57感受到的光線要比沒有半透鏡的弱個1/3EV到1/2EV(注意,是EV,不是減去1/3的光線),加上機子內(nèi)處理的算法有小點區(qū)別,所以高感畫質(zhì)5N要比A57高半檔到一檔!
2、也因為有半透鏡來相位銀顫對焦,那么至少目前對焦速度A57絕對的比5N快。
3、卡口不同,對應的自動鏡頭數(shù)量差距比較大,A57的MA卡口鏡頭選擇比E卡口多的多,而E卡口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通過轉(zhuǎn)接環(huán)轉(zhuǎn)接幾乎所有廠家、型號的鏡頭,加上NEX的放大對焦區(qū)域+峰值對焦,可以說玩手動頭比任何單反都好用。
4、握持感和操控,這個是NEX沒法比的,不只是NEX頭重腳輕、按鍵多少的問題,里面菜單選項的設(shè)計不同,操作感也不同,NEX的設(shè)計就更適合連光圈、快門都不懂的用戶,而A57對于有一定要求的用戶則順手得多。
5、還有翻轉(zhuǎn)屏NEX只能上下攜搏鋒翻,而A57是可以全方位反轉(zhuǎn)的,在屏幕取景的同時還能相位對焦這除了尼康小底1系列只有SONY有。
6、A57的電子取景器也是5N沒有的,在太陽光比較強的時候就好用了。
7、A57有機身防抖,NEX只能鏡頭防抖。
這么對比出來,A57和5R之間你也就相差不多了。
5R挺不錯的 我才入手的
如果不是很急,建議再觀望一段時間。
NEX系列最大的軟肋就是對焦速度,不管是NEX7還是NEX3都一樣,而即將上市的NEX-5R具備了相位/反差混合寬遲轎對焦系統(tǒng),相比前幾代旦咐產(chǎn)品有巨大的提升。而另外一款NEX 6,從它命名上看應該是做為次旗艦產(chǎn)品推出慎肆的。
總的來說NEX5R跟NEX6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最后,買A57不如買單反。
推薦A57,我正在用,手感很好
GF5 GX1 EM5,鏡頭多,松下奧林巴斯鏡頭通用的
三、給索尼nex7配什么樣的鏡頭
自從入手索尼NEX7就在為鏡頭犯難!
之前鎖定的是一支24mmf1.8,經(jīng)過實際用下來素質(zhì)能達到我們的要求!從整體來看色彩還原比較飽和,晴天拍攝靈芝縣城遠處的雪山清晰度極高,藍天沒有出現(xiàn)噪點,雪山邊緣也沒發(fā)現(xiàn)紫邊現(xiàn)象,暗部細節(jié)表現(xiàn)的已經(jīng)出乎我們的預料了!還原極好。很好的表現(xiàn)了蔡司高反差,細節(jié)突出,邊緣銳度這些特點,畫面看起來非常扎實!
但我們同時也用NEX5做了對比,在相同設(shè)置下飽和度沒有7高,畫質(zhì)明顯是7要好,當然像素放在那里,這種對比嚴格說意義不大,但要指出NEX7的感光度我們感覺有水分,特別是在和同門的5相比較后。
最犯難的還是鏡頭問題!
既然有了24mm,自然就會用之前買在NEX5上的18-55mm和16mm去對比!結(jié)果很失望,18-55很肉,成像完全和24mm不在一個檔次,且畫質(zhì)松散。16mm也好不到哪里,作為索尼E口的廣角鏡頭16mm讓我失望之極!我多拍紀實題材為主,廣角端看得很重!如果最重要的16mm的素質(zhì)很一般的前提下只有另辟蹊徑。
尼康當初我做了一件很天真的事情,主觀的認為同為APS-C畫幅,我就想用尼康A(chǔ)PS-C畫幅的鏡頭接上轉(zhuǎn)接環(huán)就很容易得到超廣角了,其實不是,同樣會產(chǎn)生倍率系數(shù)!上網(wǎng)查資料也是說有1.5的系數(shù),但都解釋的不清不楚。原本看好的尼康17-55f2.8也只能作罷。總不會被逼到上一支14mmf2.8的定焦吧?衍射問題NEX7像素已經(jīng)上到兩千萬以上這個級別,而且是APS-C畫幅,不得不考慮鏡頭小光圈衍射的問題!所以低級別的鏡頭還真不敢考慮。
回到原點索尼公司不會不知道NEX系列鏡頭焦距不足的問題,如果不改變只能考慮18-200mm那一支,但便攜性的問題又放在桌面上了。
在這我還是要說,NEX7的畫質(zhì)出乎我的意料,細膩,過度很好,飽和度也比同門的系列要高,特別是用蔡司24mm這一支,但也正是因為這支鏡頭過于突出,和其他的鏡頭風格不相類似顯得差距過于明顯。
很多人會說轉(zhuǎn)接鏡頭,用其他鏡頭來補充,這比較尷尬!主要是真正可供選擇的并不多!而且一旦轉(zhuǎn)接就失去AF,用峰值對焦,拍人文題材隨時要考慮超焦距,這樣也失去買NEX7的意義了。而且動不動就是徠卡,蔡司,施耐德,而且從便攜性來說還只能集中在徠卡,福倫達上面,我也分析過不現(xiàn)實。
適馬,圖麗,騰龍
據(jù)說這幾家獨立鏡頭廠已經(jīng)加入索尼的陣營,但到今天為止還沒有我想要的鏡頭出現(xiàn)。(但不代表以后)唯一現(xiàn)實的是圖麗11-16mmf2.8!還是用轉(zhuǎn)接環(huán),太無奈了!
適馬出了一支30mm,騰龍是18-200但還是因為那支24mm太過突出,同時也和索尼自身鏡頭重復,意思不大。
要是這樣算下來,按照高標準配置下來價錢又是個問題!
折中后我能想到的是這樣一個配置,廣角端圖麗11-16mmf2.8 標準廣角端蔡司24mmf2.8 長焦徠卡90mmf2.
理由是這樣的,廣角端圖麗的風格比較硬朗, 11mm這一端乘以系數(shù)還能有16.5mm的廣角,而且光圈有2.8,即使用到超焦距也比較好控制,價格則大大低于德系鏡頭。畫質(zhì)我個人用下來感覺圖麗鏡頭比較接近尼康,雖然牽強一些。
原廠24mmf2.8就當做標準廣角來用吧,好歹是一支36mm.畫質(zhì)沒的說,還有些蔡司的味道,雖說不是正宗的德國蔡司,但已經(jīng)不錯了。
不要奢望用NEX7還要向用單反一樣,突出的就是便捷,畫質(zhì),那只有徠卡90mm了!一個很小的相機包就可以把這幾樣全部收納,不會變成累贅,是一個兩頭折中的方案。按照NEX7的體積來說,還是突出便攜,靈活,無機械控制光圈的電子式鏡頭可能無法使用,直接說吧就是佳能EF接環(huán)的鏡頭。雖然通過轉(zhuǎn)接可以實現(xiàn)很多牌子鏡頭用在NEX系列上,但我始終認為長焦還是讓單反去做吧,否則NEX的輕便的含義就沒有了。
另外一種配置方案
用索尼的LA-A2,很不幸你的銀子會多付出兩千多。而且索尼a系列真沒幾只廣角,那支變焦廣角據(jù)說停產(chǎn)了,市面很少。而且也不便宜。
我在網(wǎng)上看到很多人多選擇徠卡,蔡司,柯尼卡等等,但這些鏡頭還是系數(shù)的問題,這樣看中焦距比較多。
也有轉(zhuǎn)接徠卡R系列的,還是價格!徠卡就是富人的專利。走進普通攝影愛好者太難了!沒必要和自己的老婆因為鏡頭而發(fā)生不愉快。
我是那種因為拍攝才去琢磨鏡頭的那種人,出發(fā)點還是以自己拍攝風格來定調(diào)子,我不會因為某支鏡頭素質(zhì)高就去鉆牛角尖,所以推薦這樣的配置,這也實屬無奈。原則是實用,這年頭誰的錢也不是地里種出來的。
德系鏡頭素質(zhì)是不差,但那是在膠片上的結(jié)論,數(shù)碼相機的出現(xiàn)對‘老’鏡頭提出了一些要求,比較突出的主要是色散和自動對焦,而網(wǎng)上有很多各種鏡頭的片子出現(xiàn),不乏高素質(zhì),但也有很多鏡頭比較冷僻,而且隨著NEX系列的推出活躍了和推動了這些鏡頭,自然又牽扯到價格這個敏感的話題和一些人的利益,原則上我真不想去觸動這不討好的話題。
這個時代是一個觀念大變革的時代,無論是攝影器材,拍攝風格都經(jīng)歷著這種變革,而每一種觀念都有數(shù)量眾多的特定人群,或許多年后我老了,同樣也要面臨一個不屬于我的時代。就像柯達被拋棄,徠卡逐漸變?yōu)樯莩奁芬粯?,攝影器材說到底就是一個工具,我所看到的只是影像本身,至于那些‘味道’我的錢才是最后的決定者。
偏頗不足之處還望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