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攝鳥的鏡頭
300mm 長焦 zoom 鏡(質(zhì)素高的長焦鏡價格一般較高,但成像優(yōu)秀),加上 x1.4 或 x2 的增距鏡 (Teleconvertor) 便有接近 600mm 的長焦了,但留意加上增距鏡后最大光圈也會相應(yīng)減小。
技巧:
(一) 必用長焦鏡
雀鳥很多時也會在天上飛,在水面擸食,或是在樹上休息,要拍出大和清晰的相片,長焦鏡如 300mm、400mm,甚至是 800mm 也有其需要,可以先入手一些平價的 300mm 長焦 zoom 鏡(質(zhì)素高的長焦鏡價格一般較高,但成像優(yōu)秀)來練習(xí),加上 x1.4 或 x2 的增距鏡 (Teleconvertor) 便有接近 600mm 的長焦了,但留意加上增距鏡后最大光圈也會相應(yīng)減小。
(二) 光圈不要開到最大
大光圈雖然可以拍出淺景深令背景變模糊,但在長焦下已經(jīng)很容易令景深變淺(參考拍出淺景深的教學(xué)),而且雀鳥會移動,景深過淺很容易令主體變模糊,因此在拍攝飛鳥時不妨使用 f/5.6 - 8 的光圈,令景深保持在合理范圍而又能突出主體。
(三) 快門要快
根據(jù)要拍攝的雀鳥動作來決定要保持的快門速度,一般會用上比較快的快門速度,對于飛行中的雀鳥,1/800s 或以上可以清晰捕捉到它們的動作,而比較平靜,在休息的雀鳥最好也能保持最低 1/250s 的快門速度(如果是用長焦,記得符合「安全快門」以免手震)。
(四) 不要害怕使用高ISO
在第二和第三點我們知道光圈不要太大,快門又要快,那么要讓雀鳥有正確曝光我們便要提升 ISO 了!在大白天使用高ISO不會對相片質(zhì)素有著重大影響,而且現(xiàn)在相機內(nèi)置或后制軟件的除雜訊功能也很成熟,因此不要害怕使用高 ISO ?。“串?dāng)時的環(huán)境光線來調(diào)節(jié)適當(dāng)?shù)?ISO 值,ISO800、1600等便足夠使用高速快門了。
(五) 善用「點測光」(Spot Metering)
一般相機也會有 3 個不同的測光系統(tǒng),最常用的是「平衡測光」,但為了讓目標(biāo)雀鳥有著正確曝光,可以把相機調(diào)到「點測光」并讓雀鳥保持在測光點,這樣即使是向著天空拍攝,雀鳥也不會變成曝光不足。留意有些相機當(dāng)調(diào)到「點測光」后,它只會為中間的對焦點測光,請先替的相機作測試!
(六) 使用連續(xù)自動對焦 (AI-Servo / AF-C) 和中間對焦點
對于飛行中的雀鳥,可以善用相機的「連續(xù)自動對焦」功能 (AI-Servo / AF-C),也可以開啟 AF多點區(qū)域?qū)?或 自動追焦等功能,這樣相機便會自動保持雀鳥在對焦范圍了。留意追焦速度和準(zhǔn)確度跟相機的 level 是有關(guān)系的。而通常相機的中間對焦點也有著最強的對焦能力,因此可以把雀鳥放在中間,再利用剪裁功能作二次構(gòu)圖。
(七) 拍攝 RAW 檔
RAW檔對于光暗的容忍度最大,有時雀鳥的白色羽毛會稍稍過曝或曝光不足,也可以利用RAW editor 的「Highlight」和「Shadow」無損地修正過來。
(八) 認(rèn)識目標(biāo)鳥類
不妨在網(wǎng)上先學(xué)習(xí)目標(biāo)鳥類的棲息習(xí)慣和捕食地點、時間、行為等,這樣更可以準(zhǔn)確地捕捉到它們的美態(tài)。
(九) 使用單腳架
常常拿著具重量的鏡頭和機身很容易累,因此一支單腳架,不但能減輕重量,也可以令相機更穩(wěn)定,對拍攝鳥類有很大幫助。
2. 拍攝鳥的鏡頭是什么
拍鳥的技術(shù)難點在于怎樣運用手中的攝影器材進行精準(zhǔn)對焦和快速跟焦,同時也需要熟悉所拍攝鳥類的習(xí)性,合理的使用器材也是很重要的,除了一支穩(wěn)定的三腳架以外,機身和鏡頭的正確設(shè)置也是拍攝成功率的保障。
3. 拍攝鳥的鏡頭哪個最好
10米-50米左右
但其實什么鏡頭都算上,在合適的距離拍攝才是最好的,比如10米-50米左右,那么什么設(shè)備都可以捕捉到畫面。距離一般取決于咱們拍攝的鳥的類型,如果是鷺、鷹、等鳥類可能為了保護自己和鳥類正常的生活,我們需要距離
拍鳥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期待與等待,可能等幾個小時就等到一兩個瞬間,或者干脆一次兩次都拍不到東西,不要著急,享受等待,等待之后的收獲瞬間,也是拍攝鳥類的樂趣。
4. 拍攝鳥的鏡頭推薦
最好是連拍優(yōu)秀,追焦給力的機子,這類機子有佳能1D系列,尼康D5等,不過這類機子價格昂貴,不是普通朋友可以擁有的,實際上還有一些機子,也是為打鳥而生的,這就是部分半幅機,它們拍攝起來更為有優(yōu)勢,賺取了焦段,這類機子有尼康D500、佳能90D等機子。它們有著優(yōu)秀的連拍和追焦能力,足以拍攝生態(tài)鳥類。
鏡頭的選擇:
拍攝鳥類,如果有超長定焦,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如果沒有,可以考慮一些超長變焦鏡頭,比如副廠的150-600,是很多鳥類攝影愛好者的選擇,尼康的200-500也是不錯的,另外佳能的100-400,尼康80-400都是可以用來拍攝鳥類的。
拍攝技巧:
拍攝鳥類時,最好是用架子來拍攝,如果覺得三腳架不方便,那么可以用獨腳架,主要是因為拍鳥的鏡頭都比較大而重,手持很難端穩(wěn)。
建議用M檔拍攝,可以在拍攝之前試拍幾張,就有了一個恰當(dāng)?shù)钠毓庵?,感光度根?jù)現(xiàn)場光線自己來定吧,白平衡自動就好了,在對焦上最好注意一下,本人建議用3D追焦功能(尼康機),這樣出片率會比較高,最好設(shè)置為高速連拍,成功率不錯。
不建議用A檔拍攝,因為鳥飛過時,我們測光有時在鳥的身上,有時會測到背景上,容易讓曝光不穩(wěn)定,或欠或曝,有時會失去最好的時機。
總的來說,拍鳥是一件很累的事,也是考驗人的耐心的攝影類別,多加練習(xí),你一定可以拍攝出優(yōu)秀的鳥類作品的。
5. 單反拍鳥的鏡頭
推薦機型
單純愛好觀鳥、拍鳥初學(xué)我建議買索尼RX10M4,約0.03秒的對焦速度,315個焦平面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可實現(xiàn)24張/秒高速連拍,蔡司鏡頭24mm-600mm, F2.4-F4大光圈,約2010萬有效像素 1英寸CMOS影像傳感器,支持4K視頻及40倍超慢動作,支持觸摸對焦,具有光學(xué)防抖和1/32000的快門速度。即可以使用自動檔象用傻瓜相機一樣的入門拍攝,也可以逐步學(xué)習(xí)和單反一樣的專業(yè)操作。最重要的是在你初學(xué)中不會浪費更多的錢在機身和鏡頭的更替上,市面上能達(dá)到這個性能的大概只此一款,單反相機你就算花上三倍的價錢也未必能達(dá)到。
6. 拍鳥視頻用什么鏡頭
佳能鏡頭300mm f2.8最適合。
配佳能相機5D3,另外再上一個2倍增距鏡,雖然重點,但拍鳥還是不錯滴,即鍛煉了身體,又能拍鳥,正所謂一舉兩得。
7. 拍鳥用多長的鏡頭
鏡頭的焦段,是否夠長,顯然50-500的長焦端已經(jīng)差不多了,不過具體您的機身是半畫幅還是全畫幅?這個是我最想知道的,雖然半畫幅只是放大,但是在視覺上看,卻是是焦段增加了。以我自身舉例,我有佳能IS小白70-200,SONY740G 70-400小白是5D2用的,經(jīng)常在動物園打鳥,后來覺得有點短,于是上了SONY740G機身NEX-7+轉(zhuǎn)接環(huán),等效長焦600mm 在我實際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下幾個問題
1.等效雖然到了600mm,但是因為這種長焦鏡頭普遍是F4-5.6或F5-6.3 所以受光圈限制對天氣狀況要求太高,最長焦段400mm 5.6光圈,陰天快門上不來,如果機身不給力ISO到不了1600,無法拍出理想的效果
2.防抖,所謂的防抖其實沒有意義,這么長的焦段,必須上架子,靠手持,那是跟自己過不去,別聽別人瞎白活,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才是目的,所以O(shè)S防抖的價值顯得不是那么高
8. 拍鳥的相機和鏡頭?
佳能單反相機拍鳥器材,機身選擇可以比較寬泛,根據(jù)經(jīng)濟實力,從入門級的佳能700D到專業(yè)級的佳能1D都行,當(dāng)然越貴的性能就越好了。至于選擇鏡頭就有點受限,必須選購長焦鏡頭,焦距至少在300mm以上,否則要么拍攝的鳥身影太小,要么必須近距離拍攝又會驚飛了鳥。如果經(jīng)濟條件許可,400mm/f2.8鏡頭是個不錯的選擇。
9. 拍攝鳥的鏡頭有哪些
鏡頭焦距至少400mm起步。
鏡頭自動對焦能力出眾,對焦準(zhǔn)確、快速。
鏡頭光圈盡可能恒定、最大光圈值盡可能大一些。
為什么拍個鳥需要這么多講究?因為拍鳥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鳥與拍攝者的距離一般都比較遠(yuǎn),除拍攝群鳥外,拍單只鳥都需要比較長的焦距才能把主體拍得到,無論靜止還是飛鳥,焦距不夠,就很難拍到像樣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