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騰龍鏡頭翻新
檢驗方法
首先是看外觀,一般外觀都很好用肉眼去分辨,因為一般只要是翻新的鏡頭或者是機身都會有明顯的翻新的痕跡,比如說是,螺絲有撬動過的痕跡,或者是螺絲有被螺絲刀劃痕劃傷的一些痕跡,鏡頭主要是看轉動是否流暢,手感有沒有不順暢的時候,當然這個檢測方法只是針對變焦鏡頭。
還有就是鏡頭看一下有沒有霉斑,這個很關鍵,如果鏡頭上有霉斑的話,以后拍攝的所有照片都會有一個斑點。
單反機身的話,主要是看機身外觀有沒有劃痕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損傷,比如說機身開膠。但是一般的二手機身,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劃痕或者一些掉漆的地方,這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看你介不介意。
2. 騰龍鏡頭修理
副廠頭跑焦是通病。你拍攝時如果顯示對焦正常,那么建議你多拍幾張,最好使用鎖焦連拍(我不知道150-600有沒有對焦鎖定功能,應該是有的), 拍攝后自己觀察一下照片,如果照片的焦點普遍前移或者后移,而且幅度不是特別大的話,可以使用機身AF微調來解決,一般中端以上的相機都帶有機身AF微調, 根據你的情況適當向前或者向后調整 應該就可以正常了。
如果照片的焦點時前時后,沒有規(guī)律的話,就需要去騰龍售后讓他們維修了。跑焦是屬于商品質量問題的,是可以在三包時間內免費維修的。
3. 騰龍鏡頭改口
1、只要是尼康卡口的鏡頭都能配尼康單反相機 例如騰龍、適馬、圖麗這類兼容鏡頭廠商的產品,蔡司非自動對焦鏡頭也有。
主要問題是尼康單反產品中不帶機身驅動自動對焦馬達的入門機型,必須使用鏡頭中帶自動對焦馬達的才能實現(xiàn)自動對焦。2、對于非尼康卡口的其他品牌鏡頭,能夠通過轉接環(huán)或改口配尼康機身的也有一些,但肯定無法自動對焦了。另外,由于尼康相機卡口的法蘭距較長,法蘭距短的品牌鏡頭就很難通過轉接環(huán)安裝到尼康機身上,如佳能鏡頭等。舉例:萊卡R鏡頭可以通過改口安裝到尼康機身。老式M42螺口鏡頭通過轉接環(huán)可以安裝到尼康機身,但不能保證無限遠合焦,用一種帶矯正鏡片的轉接環(huán)才好用。4. 騰龍鏡頭拆解
這種情況一般是機械結構的齒輪發(fā)出的,可能摔過或進了沙子,建議送售后拆機檢查下,繼續(xù)用可能導致更大的問題。
5. 騰龍鏡頭拆解發(fā)霉
手上倆適馬一個騰龍,其中就包括適馬10-20這一款,另外就是適馬微距小黑二代。
這倆也算是適馬經典之作了,前者拍風光拍夜景偶沒少出好片子,但缺點是抗眩光差一些,后者沒的說,用料十足的大塊頭,人像相當出色。適馬的鏡頭,要買的話盡量買新出的型號(比如說04年05年往后的)。
舊的型號機械性能的確不行,鍍膜也容易發(fā)霉(也就是說需要注意防潮保養(yǎng)),EX涂層容易掉皮(影響美觀)。
適馬那個18-50綜合起來還是不如騰龍17-50。至于所說的適馬18-50/2.8用的人多,這個我手上沒資料。不過朋友有一個騰龍28-75/2.8,算是騰龍17-50/2.8的前輩,感覺對人物膚色的還原很好,焦外也算不錯(但有明顯二線性),銳度也不錯,缺陷是感覺有點干巴巴的,不夠油潤(用類似柔和模式之類的來拍也許能好一點吧),長焦端比較肉,騰龍似乎不少鏡頭都有點干巴巴的感覺。
總的來說適馬的進步很快,而騰龍,感覺其鏡頭制造水平跟不上其光學技術水平,最簡單的例子,這么多年連個超聲波馬達都搞不定。
老實說,騰龍的低端SP鏡頭(SP也就是騰龍的所謂專業(yè)鏡頭),故障率也不低,好評如潮的騰龍70-200/2.8甚至出的時候連個腳架環(huán)上的螺絲都不耐用(70-200也不算低端SP頭了,不過論做工,180/3.5微距真的比它強一個檔次)。當然,適馬VS騰龍,最好是具體型號之間的比較,否則過于泛泛。
手上的騰龍是180/3.5微距,論做工,絕對是相當不錯,成像效果也好(但自動對焦幾乎沒有實用價值),再考慮騰龍之前的90微的風風火火,個人認為騰龍的最大優(yōu)勢應該是在微距方面。
6. 騰龍鏡頭怎么返廠
不影響拍攝不用管它,你清理完也會有的。鏡頭的校隊要跟激光儀器做,小店做不了,大店只能返廠維修且時間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