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鳥相機設置
關于打鳥尼康像機的參數(shù)設置,我分享一些我的設置方法,拍攝飛行的鳥時, 鳥的飛翔速度一般非常的快,那么我們就需要用非常高的快門速拍攝,我一般設置為AF-C連續(xù)自動對焦模式,在半按快門期間,相機會連續(xù)對被攝體進行追焦。
既速度優(yōu)先模式 S ,同時速度也要根據(jù)當前的光照條件隨時調整,一般設定在 1/1000s~1/2500S之間的快門速度,能足夠把大多數(shù)鳥拍清晰了。如果光線不好,那么我們可以把快門速度提高到1/4000s或更高。
2. 打鳥相機設置技巧
鳥類攝影技巧
器材先決
對于人像、風景、生活寫實等攝影題材來說,創(chuàng)意可能比器材更加重要。不過關于鳥的攝影絕對是“器材先決“的一種題材,先不說光圈、連拍等考慮,單單是鏡頭焦距不夠長,就無法在野外拍攝到清晰的雀鳥相片。所以,長焦鏡頭是拍攝野鳥的最基本條件。400mm至500mm焦距的超長焦鏡頭已經是基本級數(shù),有時由于距離太遠還得裁剪一下,如光圈夠大(如500mm f/4)也可加上一個1.4x增距鏡使用。以焦距而言,600mm自然是更加理想,不過由于重量比500mm高出不少,使用此類焦距的”打鳥“愛好者為數(shù)不多?,F(xiàn)時也有的高倍變焦DC,焦距可達800mm以上,比專業(yè)拍友的600mm大炮更強,只不過對焦及連拍速度較慢,拍攝一些靜態(tài)的鏡頭還是應付得來的。
尼康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佳能 EF 600mm f/4 L IS II USM
要捕捉雀鳥飛行、獵食的動作,相機反應一定要夠快,這里所指的反應是指對焦及連拍速度?;旧嫌歉呒墧?shù)的單反相機,對焦系統(tǒng)便愈先進,連拍速度也較快,快門時滯(按下快門鍵與實際曝光之間的時間)及觀景器遮黑時間也較短,對于拍攝動態(tài)的雀鳥相片較為有利。此外,高級的單反相機通常會有較多的對焦點數(shù),覆蓋畫面的較大范圍,即使雀鳥偏離畫面中間仍可準確對焦。而數(shù)十個對焦點中,如果當中的十字對焦點數(shù)目愈多,對焦反應便愈靈敏,對于拍攝凈色的雀鳥會有較佳的表現(xiàn)。要注意的是,由于長焦鏡頭大部分都鏡身內置超聲波對焦馬達,因此對焦速度亦很大程度受鏡頭的對焦設計影響。
尼康旗艦單反與其51點對焦點分布 佳能旗艦單反與其45點對焦點分布
一支600mm長鏡連機身的重量隨時超過6kg,即使鏡頭設有防震,但要長時間手持幾乎是沒有可能,因此腳架及云臺亦是鳥攝的重要外圍器材。云臺方面,最基本可以使用球形云臺,在追蹤雀鳥時松開云臺鎖來拍攝,以幫助穩(wěn)定鏡頭。較專業(yè)的可以用懸臂架,亦即俗稱的秋千架,上部由一個活動架組成,可將鏡頭連同鏡頭架裝上插板,下方則為水平轉向軸,兩者配合便可令沉重的器材靈活擺動。至于在三腳架方面,除了要注意負重之外,同時也可留意抗扭及吸震能力,后兩者對三腳架的穩(wěn)定性都有很大影響。
拍鳥的注意事項 為了要逃避被獵殺,避開人類是野生雀鳥的天性。它們無論進行任何活動都會與人保持一個安全距離,一旦被它們發(fā)現(xiàn)人類入侵了安全距離范圍,雀鳥便會自動走遠一點,甚至是實時飛走。為了爭取較接近的距離拍攝雀鳥,拍攝時要盡量減少驚動雀鳥的機會。最基本當然是減低聲浪,一些噪音如電話鈴聲、談話聲音等都會令雀鳥變得警覺。此外,衣物亦盡量避免鮮艷的顏色,穿較接近大自然的顏色(如啡、綠色)會有“保護色“的作用,所以有些鳥攝愛好者拍攝時會穿上迷彩軍服,甚至將鏡頭包上迷彩偽裝。
穿接近大自然顏色的裝束,鏡頭甚至加上迷彩偽裝,可減低驚動雀鳥的機會。
另一方面,由于雀鳥是不能受控的主體,在拍攝時我們只能夠自己配合雀鳥的習性,所以觀察、了解雀鳥的習性對鳥攝有很大幫助。野生雀鳥最基本要留意的習性是它們習慣早上及黃昏覓食,下午通常會休息,如果想拍攝飛行、覓食等動態(tài)就要注意拍攝時間。另外,在濕地覓食的候鳥活動范圍也會受潮汐影響,例如在大潮退時會顯現(xiàn)出大片的沼澤,雀鳥覓食時就會有空間走遠一點避開人類,拍攝起來會較困難。相反在大潮漲時,潮水將沼澤泥地全部覆蓋,雀鳥就根本不會在水面覓食,只會在樹上休息,所以在潮汐漲退之間是最佳的拍攝時間。
鳥類攝影技術分享
光源
光是攝影的最重要元素,所以跟拍攝任何題材一樣,光源也是鳥攝的一大考慮。通常鳥攝愛好者都會在早上以及近黃昏拍攝,除了是因應雀鳥的覓食習慣,也考慮到這兩段時間可以利用到太陽的側光。由于陽光以較傾斜的角度照射,因此攝影師可以按需要自己走位配合,當太陽在自己后方時就可以用正光照明,太陽在自己前方的話就有背光、背側光照明的效果。如果在正午拍攝,光源便會變成頂光,較難獲得理想的效果。
甚么時候用甚么光源呢?很視乎當時雀鳥所處的環(huán)境。當拍攝在大范圍的地方如沼澤、水面、天空的雀鳥時,就最常用正光拍攝,一來可以避免水面、地面的反光令背景變成一片死白,二來自己在背光位置的話,雀鳥較難看清楚自己的動作,驚動雀鳥的機會也少一點。而且由于光線充足,快門速度也得以提高,有利凝固雀鳥一瞬間的動作。不過當拍攝在樹林、草叢的雀鳥,又或者畫面的背景較暗時,就可以用背光方法拍攝,令陽光勾劃出雀鳥的輪廓,增加相片的立體感。
在水上或沼澤活動的雀鳥可用正光拍攝。
池塘由于水面有樹林的倒影,令水面的背景較暗,可以用背側光來呈現(xiàn)立體感。
相機設定
※ 曝光模式
由于要拍攝的雀鳥大概都會在我們預計的地方出現(xiàn),加上陽光的變化不會太大(除了在多云情況下),因此攝影師多數(shù)都會用 M 手動曝光模式拍攝,預先鎖定相機的光圈、快門、ISO,這樣便可以避免相機的測光太過受不同的背景亮度影響。由于要以高速快門來凝固雀鳥的動作,即使在「光天化日」的情況下,通常都會用上 ISO 800 或以上的感亮度,令快門速度保持起碼有 1/1000 秒以上。
M mode 是鳥攝最常用的曝光模式。
使用 1/1250 秒快門,可以凝固燕子在空中的動作。
※ 測光方法
在設定光圈、快門時,通常都會參考相機的測光,以重點測光的模式,對著環(huán)境中受光相近而顏色不深不淺的地方(如水泥地、泥土、雜草等)讀取數(shù)據(jù),當然要視乎 sampling 的深淺色情況進行適度的調較,例如水泥地的顏色比 18% 中灰較淺,可以根據(jù)測光數(shù)據(jù)再增加 1/3 EV 至 1/2 EV 曝光。
※ 曝光調焦
要注意的是,即使光源不變,曝光值也應根據(jù)雀鳥本身的顏色而有所適應。例如拍攝白色羽毛的雀鳥時,可以略為比正常減少 1/3 EV 至 1/2 EV 曝光,以避免羽毛「爆光」而失去層次。相反,拍攝較深色的雀鳥時可以稍為增加曝光,令暗位的層次更加清晰。
拍攝白色羽毛的雀鳥可以設定為稍為曝光不足,以保留羽毛的層次。
※ 對焦模式
跟拍攝一般動態(tài)主體一樣,拍攝野生雀鳥時,可以選用相機的連續(xù)對焦(追焦)功能,并且以連拍模式拍攝,以捕捉雀鳥一瞬間的動作。初學者可能未必掌握得到雀鳥的動態(tài)走向,這時也不妨使用相機的多點對焦功能,即使雀鳥在畫面中走來走去,亦可以提高成功對焦的機會。不過有時一些雀鳥會在固定地點出現(xiàn)(如水中的竹桿頂),這樣就可以將鏡頭的對焦鎖定,減省對焦的時間,雀鳥一有動作便可按快門進行拍攝,增加拍攝的反應。
當知道雀鳥通常會在哪一地點「落腳」,便可預先將對焦固定然后「守株待兔」。
構圖例子
三分一定律、黃金分割法等大路構圖法則,同樣適用于雀鳥攝影。雀鳥視線的方向留有空間,令相片的感覺更為平衡。
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下,利用鏡頭的剪裁,為相片鋪排前景及背景,增加相片的層次感。
利用水面的倒影可突出對稱美。
采用較低的拍攝高度,跟雀鳥高度幾乎成水平狀態(tài),除可增加代入感外,亦可以加強淺景深的效果。
雀鳥之間的視線互動,在相片中形成了無形的引導線,增加相片的故事性。
3. 單反相機打鳥技巧
單反鏡頭要放大遠處物體就把鏡頭拉近調到長焦端,起碼100毫米以上才有放大效果。套頭是18-135的就可以有一定的長焦能力,但是18-55就不行了。最好上70-200這種中長焦,出片率很高。如果是打鳥可以用100-500這種超長焦價格比較貴。奧運會賽場用的500定這種隨便都要5,6萬甚至十幾萬一個
4. 打鳥相機設置方法
佳能5d4拍鳥追焦設置如下
1.光圈
在拍攝飛鳥時不妨使用 f/5.6 - 8 的光圈,令景深保持在合理范圍而又能突出主體。
2.快門
對于飛行中的鳥類,1/1000s 或以上可以清晰捕捉到它們的動作。而比較平靜,在休息的雀鳥最好也能保持最低 1/320s 的快門速度。
當然如果你想營造特殊的拍攝效果,也可以使用稍慢的快門進行拍攝。
3.ISO
不要害怕使用高ISO,按當時的環(huán)境光線來調節(jié)適當?shù)腎SO值,ISO1600、3200,甚至是12800的感光度數(shù)值都是可以使用的!始終記住一點,噪點多總比拍糊強!
4.曝光模式選擇
建議使用M擋進行拍攝。手動設置自己需要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然后ISO調節(jié)為“自動”模式。
5.對焦模式選擇
建議使用AF-C也就是連續(xù)自動對焦以保證在鳥兒運動時焦點隨時鎖定在其身上。
6.對焦區(qū)域模式選擇
使用多點對焦、區(qū)域對焦等功能來撲捉飛行中的鳥。
7.驅動模式選擇
拍攝鳥類時,驅動模式選擇高速連拍模式比較合適。
5. 打鳥相機如何設置參數(shù)
領域創(chuàng)作者
初涉拍鳥的攝影人,可能對怎么設置相機一頭霧水,拍攝時也可能會感覺手忙腳亂,面對復雜的光線條件及動靜狀態(tài)不同的鳥也感覺難以駕馭拍攝參數(shù)。其實拍鳥沒那么復雜,可以說只要你設置好了相機,那么拍攝時什么也不用管,只要取景和對焦拍攝就行,其它的都由相機自動完成,就是說拍攝過程傻瓜化,從而提升拍攝效率和成功率。
拍鳥需要的設置項大致有:存儲、快門釋放模式、拍攝模式、拍攝參數(shù)、對焦模式、對焦區(qū)域模式、測光模式。
1.拍鳥存儲設置
拍鳥常常會用到高速連拍或者連續(xù)按下快門不斷拍攝,這就要求有著較高的存儲速度,不管使用什么相機都建議使用寫入速度高的存儲卡。否則由于存儲速度跟不上,在連續(xù)拍攝幾張后按下快門相機會沒反應。
存儲設置建議設置成:JPG+RAW格式。不管你現(xiàn)在會不會后期都建議增加RAW格式,因為拍鳥時光線條件復雜而測光常常會有偏差以及經常要提升ISO拍攝,后期做適當?shù)恼{整及優(yōu)化是必須,而RAW格式后期空間更大。
2. 拍鳥快門釋放模式設置
快門釋放模式可設置成高速連拍或者單張拍攝,設置成高速連拍拍攝速度更快,但有可能導致部分照片虛焦,為了提升對焦準確率,可采用斷續(xù)松開快門對焦再按下拍攝的操作。設置成單張拍攝需要連續(xù)拍攝多張時,一般可采用不斷連續(xù)對焦、連續(xù)拍攝。
3. 拍鳥的拍攝模式設置
拍鳥的拍攝模式建議選用手動模式或者速度優(yōu)先模式,拍鳥時這兩種模式都能保障滿足第一需求的快門速度值,同時實現(xiàn)拍攝過程傻瓜化。
這是因為拍鳥的快門一般速度較高、拍鳥用的鏡頭最大光圈一般不是很大,設置好快門速度和光圈之后,一般需要提升ISO來補償曝光,這時如果你設置ISO自動,那么手動模式就傻瓜化了。如果鏡頭的最大光圈較大(如f2.8),光線條件又很好,那么可以適當縮小光圈,以保障相機在最低原生ISO時還不會過曝。
在速度優(yōu)先模式下,設置好快門速度,同時設置ISO自動。大多數(shù)情況是相機自動先確定光圈,如果光線條件非常好,相機自動到最低原生ISO還過曝就會縮小光圈,如果光線條件不是很好,那么相機會優(yōu)先自動到鏡頭的最大光圈,如果還是不能滿足曝光要求就自動提升ISO補償。
4. 拍鳥的拍攝參數(shù)設置
拍鳥的曝光三要素第一應該滿足的條件是快門速度,因為鳥基本上是動態(tài)對象,還有拍鳥用的焦距一般都較大,如果手持拍攝安全快門速度也是應該保證的。
拍鳥大多數(shù)時候是用1/500秒、1/1000秒、1/2000秒這三擋快門速度。更常用的是后面兩擋。太低快門速度照片模糊,過高的快門速度會導致ISO過高畫質差。實際上即使拍飛鳥一般1/2000秒可以了,那種要用超過1/2000秒快門速度拍攝的高速飛行拍攝難度很大。
拍鳥用的光圈一般就是鏡頭的最大光圈,或者稍微縮小一點點。只有那種f2.8大光圈鏡頭在光線好的時候才將光圈縮小較多一點。
ISO一般設置為自動,因為拍鳥大多數(shù)時候要提升ISO拍攝,ISO升高是逼不得已的事情,那就索性讓ISO自動,使得拍攝過程傻瓜化。
5. 拍鳥的對焦模式設置
鳥基本上屬于動態(tài)對象,任何時候都用連續(xù)對焦模式比較合適。
6. 打鳥相機設置在哪里
因為鳥兒一般都是距離比較遠,移動比較快,很多鳥兒個頭兒還不大的狀態(tài)……
所以,拍鳥,應該用以下設置:
長焦鏡頭或者超長焦鏡頭
全開光圈
高速快門
適當?shù)母吒?/p>
追焦模式
7. 拍攝鳥相機該怎么設置
我是佳能用戶,剛好前幾天去索尼影像官方店體驗了一把α7rⅢ相機和升級版α7rⅣ,就攝友所談“拍鳥對焦區(qū)域”問題,你可詳讀α7rⅢ的說明書,對照相機按鈕功能去設置。
·索尼α7rⅢ具有高速10連拍功能,其4240萬像素?10張/秒,在升級的影像處理系統(tǒng)中,精準的AF/AE可連續(xù)跟蹤拍攝76張JPE9或28張未壓縮的RAW格式照片,你可在這些高速拍攝中精確捕捉快速移動的鳥類。
·在設置中,通過自動對焦/自動暴光實現(xiàn)靜音連拍模式。索尼α7rⅢ相機自動對焦表現(xiàn),圖像范圍399個焦平面相位檢測對焦,對比度檢測對焦點達到了425個,4D對焦“快速精準鎖定精彩”,這是α7rⅢ相機靚點和口號,快--能在暗的自動對焦速度提高約2倍,追--跟蹤性能提高約一倍。該相機在拓展攝影新潛能中,自動快速的眼部AF(眼部自動對焦),眼控對焦適應更多場景。
·建議認真復讀幾遍α7rⅢ的說明書,從中都有操作設置流程介紹。作為α7rⅢ相機,眼部自動對焦可隨時鎖定和跟蹤拍攝目標,相信你在使用時是可見眼部鎖定對焦區(qū)域。
·拍鳥類運動體除了上述,鏡頭焦段也是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攝影圈中有這么一句話;打鳥400mm起步,索尼上市的200-600mm長焦鏡頭,性價比高,非常適合拍運動類題材,如果手中僅是中長焦鏡頭,如70-200mm f/2.8 GM,即使加掛2.0增距鏡,也不達對焦清晰和遠攝效果。
·關于索尼α7rⅢ相機拍鳥類的話題淺聊到此,詳熟相機使用說明書,比我講得更透澈,對照相機多讀幾遍說明書,就是最好的老師。
·最后提點個自不“成熟”的看法,拍運動物體,建議使用索尼α9或α9Ⅱ、尼康D5或D6、佳能1DXⅡ或1DX Ⅲ這類高速相機,配置高解析力的600~800mm及以上遠攝鏡頭,才能穩(wěn)、準、狠的打下鳥類攝影。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看法僅供參考。注:時間關系文稿未效,若有筆誤敬諒。
8. 打鳥如何設置拍攝參數(shù)?
拍鳥設置,無非就是高速快門加連拍,1/1000秒左右,如果最大光圈,曝光量還不夠,就提高ISO,現(xiàn)在單反,微單高感都不錯,到3200沒啥問題,全畫幅還能更高。
關鍵你要有個長焦鏡頭,超長焦更好,還得有個結實的三腳架,最好有個液壓云臺或懸臂云臺。
也有用慢門打拍鳥的,1/125秒,甚至1/30秒,1/15秒拍攝,拍出動感,頭部是清晰的,翅膀是虛的,富有動感,這個難度更大。還有追隨法拍攝,飛鳥是清晰的,背景是虛的,呈拉斯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