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佳能65微距評測
常規(guī)微距鏡頭拍攝人像沒有問題,例如騰龍90等焦距90以上的微距鏡頭。一般都能夠達到虛化背景,突出人像的效果。下面的照片我就是用騰龍90微距鏡頭拍攝的。
2. 佳能65 2.8微距
目前較新的全畫幅微距鏡頭有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EF 180mm f/3.5L USM 微距鏡頭;可拍微距的L級移軸鏡頭有TS-E 50mm f/2.8L、TS-E 90mm f/2.8L、TS-E 135mm f/4L 微距;MP-E 65mm f/2.8 1-5X 微距攝影鏡頭,半畫幅微距鏡頭有EF-S 60mm f/2.8 USM 微距鏡頭、EF-S 35mm f/2.8 IS STM 微距鏡頭。
3. 佳能65微距鏡頭使用
看看圖標,有個小花朵一樣的標志就是微距了,就是近距離拍攝物體。
4. 佳能65微距鏡頭使用心得體會
如果你看重3寸大屏,那么與佳能IXUS 65具有同樣的3寸屏幕的數(shù)碼相機主要有尼康S6,索尼DSC-N1,奧林巴斯SP-700以及富士V10。
尼康S6雖然有Wi-Fi功能,但現(xiàn)在實際意義還不是很大,它的成像效果也很不錯。
索尼N1的亮點在于它的觸摸屏,而成像效果只是一般水平。
奧林巴斯SP-700是一款比較平均的產(chǎn)品,各項指標都中規(guī)中矩。
富士V10機身最小巧,還能玩游戲,成像效果和它的售價也很匹配。
佳能IXUS 65的成像效果最好,但是屏幕效果卻一般。 如果你注重微距拍攝 佳能65也是5款相機中最佳的(3cm)。
如果你是隨便拍拍,該相機還是可以的。
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那么建議你買 大光學變焦倍數(shù)的相機(10倍或12倍)那拍攝的效果和感覺截然不同于3倍變焦。
何況現(xiàn)在的價格也不是很高,本人就有一架600萬象素、10倍變焦的相機,不到3000的價格,還送512MB的卡。內(nèi)置多種圖像裝飾功能。拍攝效果不錯。價格性能比 較高。
5. 佳能35微距與60微距
1.佳能鏡頭Rf351.8不適合拍微距。
2.35mm鏡頭屬于廣角鏡頭,焦距短,可以擴大場面,大場景,更適合拍風景。
3.拍微距一般有專用鏡頭,專門拍微距。比如,佳能100微鏡頭,微距鏡頭的結(jié)構(gòu)跟普通鏡頭是有區(qū)別的。微距鏡頭可以做幾厘米能對焦,普通鏡頭的最近距離都比較遠,所以,35mm鏡頭無法近距離調(diào)焦。
4.如果非要用35mm鏡頭拍微距,可以把光圈開到最大,在鏡頭允許的最近距離拍攝,可以做到背景虛化。
6. 佳能m50微距
我主要說博秀G系列
佳能博秀G系列最早是在2000年推出的PowerShot G1,在2000年的時候,就擁有330萬像素的1/1.8英寸傳感器。同時支持RAW輸出。
那會一般的準專業(yè)小型數(shù)碼相機的取景器都采用類似傻瓜相機的光學取景器。G系列也延續(xù)了這個設(shè)計直到G16。
當時G系列只是佳能小型數(shù)碼相機的高級系列但不是頂級系列,因為上面其實還有個Pro系列。
新款Pro90 IS位居佳能當時的PowerShot系列相機產(chǎn)品線之首。
直到04年,佳能出了PowerShot Pro 1。第一次,也是目前最后一次在小型數(shù)碼相機上搭載了佳能L鏡頭。在Pro 1之后,Pro系列就完結(jié)了。從此以后,G系列就成為了佳能小型數(shù)碼相機的頂級系列。
PowerShot Pro1的L鏡頭充分利用了圖像感應器的約800萬像素分辨率,還是除UD(超低色散)和非球面鏡片外,較早采用螢石鏡頭的小型數(shù)碼相機。
04年后,佳能隔了一年,在06年推出了G7,發(fā)生了外形上的變化,按照官方的說法是。。復古外觀= =反正G7開始,G系列的外觀一路延續(xù)到了G16,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PowerShot G7利用可伸縮變焦鏡頭實現(xiàn)了緊湊、棱角鮮明的機身外形,呈現(xiàn)出時尚、類似經(jīng)典膠片相機的復古的新外觀。
其實現(xiàn)在去聊G1到G16的性能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2000年到2013年這段時間里面的G系列除了G1X之外,傳感器尺寸一般都在1/1.7英寸左右,性能隨著技術(shù)發(fā)展越來越強。但總的來說其實并沒有特別值得說的。表現(xiàn)的更像是操控更好的PowerShot S系列。
不過12年佳能推出了G1X。這臺機器怎么看都像是一臺試水的機器,G1X系列也是市面上少有的,傳感器尺寸超過M43的可變焦小型數(shù)碼相機。另外一個據(jù)我所知就是徠卡X VARIO。
G1X搭載了一顆1400萬像素1.5英寸的傳感器,像素密度和佳能祖?zhèn)?800萬像素的APS-C傳感器一樣。鏡頭規(guī)格非常難看,等效28-112mm,最大光圈2.8-5.8。依然帶著祖?zhèn)鞯墓鈱W取景器,還有幾乎沒有的微距性能。但是因為它和APS-C單反相機一樣的畫質(zhì)和翻轉(zhuǎn)屏,我非常喜歡這臺機器。
搭載自主研發(fā)的、與APS-C尺寸感應器縱長基本相同的約1.5英寸CMOS圖像感應器(約1,430萬像素),實現(xiàn)了接近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高畫質(zhì)。
G16之后佳能估計也是看到小底數(shù)碼相機遲早要被手機搞死(現(xiàn)在看1/1.7英寸確實是被搞死了)。全面提升產(chǎn)品線,全系使用G*X的命名,傳感器尺寸從1英寸起步,并且不再使用之前的換代序號,而是采用類似EOS系列的命名,數(shù)字從大到小越來越高端。
G9X(2015),G9X Mark II(2017)
,最便宜最低端的機器,兩代其實沒啥區(qū)別,連外觀都一樣,都是1英寸2000萬像素的傳感器,搭載等效約28-84mm,最大光圈2.0-4.9的鏡頭。主打輕薄時尚,機器上只有兩個波輪和很少的按鍵,操控全靠觸摸屏。(我覺得銀色款非常好看)
G7X(2014),G7X Mark II(2016)
,主打操控的1英寸底小型相機,一代基本上就是加強版G9X,多了兩個波輪,更好的鏡頭(等效24-100mm,最大光圈1.8-2.8)和翻轉(zhuǎn)屏。二代外觀上加了個手柄,著重加強了防抖和視頻性能,很受視頻拍攝者的喜愛。
G7X Mark III(2019)
,專為vlog拍攝者研發(fā)的新款相機,增加了麥克風接口,使用了更新的堆棧式1英寸傳感器,支持4K無裁切拍攝。體積也小了一點。
G5X(2015)
,操控更強的G7X Mark II。或者說內(nèi)置EVF的G7X Mark II。擁有翻轉(zhuǎn)屏,內(nèi)置EVF取景器,四個波輪,鏡頭和G7X一樣的24-100mm,F(xiàn)/1.8-2.8的鏡頭。2000萬像素1英寸傳感器。
G5X Mark II(2019)
,和G7X Mark III一樣采用了更新的1英寸堆棧式傳感器,取消了類似軍艦頭的EVF設(shè)計,改為類似黑卡的彈出式EVF。搭載了全新研發(fā)的等效24-120mm,F(xiàn)/1.8-2.8的鏡頭。
G3X(2015)
,類似于索尼黑卡的RX10,長焦一英寸底相機,和G1X Mark II一樣可以外接EVF取景器。搭載了等效24-600mm,F(xiàn)/1.8-5.6的長焦鏡頭。操控很好,不過只出了一款,目前沒有換代,隔壁RX10都出了4代了。
G1X(2012)
,剛才說過了,我就不多說了。
G1X Mark II(2014)
,去掉了光學取景器,但是可以外接EVF,搭載了1300萬像素的1.5英寸傳感器。鏡頭規(guī)格得到提升,等效24-120mm,最大光圈2.0-3.9。有人說雖然鏡頭規(guī)格提升了,但是畫質(zhì)反而有所下降。有一個向上翻的翻折屏。
G1X Mark III(2017)
,目前最強的G系列機器,2400萬像素APS-C畫幅傳感器,支持全像素雙核對焦,鏡頭規(guī)格15-45mm(等效約24-72mm),最大光圈2.8-5.6,內(nèi)置EVF取景器,擁有翻轉(zhuǎn)屏。雖然參數(shù)很好,但是個人感覺非常無聊?;旧暇褪且粋€固定了15-45的M5或者M50。也就是欺負EF-M沒有高規(guī)格標變,不然整個恒定2.8基本上G1X Mark III存在的意義就剩體積小點了。
佳能小型數(shù)碼相機首款APS-C畫幅機型,采用有效像素約2420萬的CMOS圖像感應器和新設(shè)計的大光圈3倍光學變焦鏡頭
今年佳能發(fā)布了G5X Mark II和G7X Mark III,性能增強了不少。我今年也買了一臺G9X,作為備用機還是挺方便的。G系列雖然可能不能和索尼黑卡系列相比,但是能給輕量化用戶提供一個完全不同的選擇,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佳能也通過G7X Mark III向最近很熱門的vlog市場進軍,也許能獲得不錯的效果。
雖然現(xiàn)在相機市場萎縮,尤其是小型數(shù)碼相機市場。但是我還是希望G系列能一直走下去。
很多數(shù)據(jù)來自佳能相機博物館
,我覺得這玩意兒真的好使,淘老鏡頭就對著找就好了。希望尼康索尼適馬騰龍都能有個類似的玩意兒。
7. 佳能65微距攝影作品
iphone12手機不支持微距拍攝。它采用后置1200萬像素雙攝系統(tǒng)(廣角及超廣角)支持2倍光學變焦最高可達5倍數(shù)碼變焦擁有光學圖像防抖功能;前置支持1200萬像素原深感攝像頭。
蘋果12采用6.1 英寸OLED全面屏支持2532 x 1170 像素分辨率460 ppi典型峰值亮度625nit機身尺寸為146.7mm*71.5mm*7.4mm重162g擁有白色、黑色、藍色、綠色、紅色、紫色六種顏色。蘋果12搭載A14 仿生芯片6 核中央處理器具有 2 個性能核心和 4 個能效核心4 核圖形處理器16 核神經(jīng)網(wǎng)絡引擎。支持視頻播放最長17h流媒體視頻播放最長可達11h音頻播放最長可達65h有64GB、128GB、256GB三個內(nèi)存版本可選。
8. 佳能65mm微距
搭配EF100mmf2、8微距鏡頭
俗稱“百微”,加之其升級為紅圈L頭,并新增IS防抖機構(gòu),因此常被網(wǎng)友稱為“紅圈百微”。紅圈百微在光學結(jié)構(gòu)上新增了UD(超低色散)鏡片,降低色散的發(fā)生,而雙重IS防抖穩(wěn)定器的加入更增加了手持拍攝的實用性。百微鏡頭特指100mm焦距下的微距鏡頭,因其制造工藝成熟、通用性良好、1:1的放大倍率等優(yōu)點而廣受好評,不僅幾大原廠廠商都有百微儲備,副廠鏡頭廠商也都不乏這個焦段的鏡頭。佳能紅圈百微堪稱若干廠商中百微鏡頭擁有最高規(guī)格的一款,不論在鏡身做工、雙重IS防抖、防塵防滴、自動對焦速度等方面都屬豪華陣容。
9. 佳能50微距和60微距
佳能50mm/1.8定焦鏡頭可以拍攝微距效果的照片,但需要購買對應的配件增距延長管,安裝于機身和鏡頭之間。我折騰過,雖然可以拍微距效果的照片但真的不適合。分享我的折騰過程如下,僅供參考。
非微距鏡頭要拍攝微距效果的照片通常需要加配增距延長管、近攝鏡和反接環(huán)。
佳能原裝的增距延長管EF12 II約五百多元、EF-25II近九百元,就算對應的國產(chǎn)品牌也要約¥169和¥199。因性價比不高而放棄。使用鏡頭反接環(huán)也是一種經(jīng)濟玩法,但是因操作上鏡頭易進灰、易損壞等原因也放棄。雖然佳能EF 50mm f/1.8 II鏡頭說明書中有說明不能使用近攝鏡頭。(鏡頭末端會變得很重,從而造成對焦不穩(wěn)定。)但我的另一個鏡頭可以使用,故買了國產(chǎn)的72mm口徑的近攝鏡(+4和+8)再加個52轉(zhuǎn)72鏡頭口徑轉(zhuǎn)換環(huán),不到六十元就能試拍微距照片了。
EF 50mm f/1.8 II 最近對焦距離0.45米
EF 50mm f/1.8 II 最近對焦距離0.45米 最大放大倍率0.15X 實拍照片
EF 50mm f/1.8 II+52轉(zhuǎn)72+72mm近攝鏡(+4)和實拍照片
EF 50mm f/1.8 II+52轉(zhuǎn)72+72mm近攝鏡(+8)和實拍照片
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 最近對焦距離0.3米 放大倍率1X 實拍照片
佳能50mm/1.8定焦鏡頭安裝了近攝鏡片雖然也能拍攝近攝照片,但是必須手動對焦并且非常不穩(wěn)定,微距拍攝本來景深就很淺,需要仔細對焦才能獲得清晰的圖像;因沒有圖像穩(wěn)定器必須使用三腳架拍攝,這樣也避免不了近攝產(chǎn)生的明顯平移抖動;此鏡頭分辨率本就不高,安裝近攝鏡片后更差。因為這樣的經(jīng)濟玩法要享受高倍率近攝樂趣非常不容易,故試拍后就放棄了,轉(zhuǎn)身入手購買了微距鏡頭。
備注:佳能EF 50mm f/1.8 II搭配增距延長管參考數(shù)據(jù)
佳能原裝的EF12 II 放大倍率0.45-0.24 X,對焦距離范圍23-325 MM。
佳能原裝的EF25 II 放大倍率0.74-0.53X,對焦距離范圍204-221MM。
一起學習進步,一起快樂分享。
本文所發(fā)布的所有圖文,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本人許可,不得擅自盜用,如有發(fā)現(xiàn),本人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quán)利,特此聲明。
10. 佳能微距65mm對比100mm
不是因為60MM才叫微距鏡頭,而是該鏡頭的構(gòu)造是微距鏡頭,能拍出1:1或1:2的微距效果。一般50mm都是標準鏡頭,為了和標準鏡頭區(qū)分開,廠商的微距頭都做成 60mm,(90)100mm(105mm),180mm。但是佳能也出過50mm的微距 EF50mm f/2.5 Micro還有65mm的 MP-E65mm f/2.8 1-5X Mi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