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有鏡頭和沒鏡頭的區(qū)別
非常非常非常好的問題!??!
買了單反以后,是不是意味著還要買鏡頭?這就要看本身的需求和追求了!
9年前買第一臺單反的時候,D3000套機。殘幅+18-55,尼康的銀圈。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從剛開始的時候嫌棄狗頭,到后來慢慢覺得狗頭挺好用的,再到最后狗頭的鍍膜已經掉了,并且發(fā)現(xiàn)狗頭已經限制了自己拍攝。那么此刻應有掌聲,因為自己的技術已經精進了,可以考慮另購鏡頭了,慢慢的就會換機身,加配件比如說閃燈啊,等等。
以上是一個從所謂的愛好者慢慢入坑的過程,就像沼澤,越陷越深。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旅行的時候用用,日?;居檬謾C這種。而現(xiàn)在的入門全幅都可以配24-105這種焦段的恒定光圈鏡頭,而且目前入門全幅價格也比之前好太多太多了。如果這樣的話,24-105這支鏡頭其實涵蓋了24,35,50,85,105這幾個非常經典的焦段。旅行,24,35端可以拍廣角,拍人也能出大長腿。35,50段可以拍拍人文,掃街。85,105段可以拍人。如果說只是拍照,這樣的一機一鏡足夠,不需要額外買鏡頭了。但是如果說是拍多了想慢慢玩攝影,或者來點比較高級的東西,可能就會到開頭說的,深陷沼澤。
所以你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就是問回你自己,買單反是為了拍照?還是攝影?!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用。
附圖一:D3000+18-55 f3.5-5.6
附圖二:D600+70-200 f4
附圖三:D600+圖麗11-16 f2.8
2. 單反有鏡頭和沒鏡頭的區(qū)別在哪
手動頭的話,打到m檔 機身可以的話,例如D7000以上機身,在機內設置鏡頭數據,然后就可以設置光圈優(yōu)先 自動頭的話,擦拭觸點 D頭把光圈環(huán)設置到最小位置 在不行,送修
3. 相機有鏡頭和沒鏡頭的區(qū)別
非原廠鏡頭與原廠鏡頭相比,其特點往往是鏡頭孔徑更大,焦距覆蓋范圍更廣,勁射距離更短,銷售價格更低,總之,為了生存非原廠鏡頭,總想能原廠鏡頭不能盡量取悅消費者
但是從自動對焦鏡頭發(fā)明以來,特別是數碼相機使用的鏡頭,非原廠鏡頭與原廠鏡頭之間的差距就十分明顯的顯現(xiàn)出來,兩者之間的最大差距就是非原廠鏡頭的自動對焦速度與對焦靈敏度和原廠鏡頭相比都要差一些,此外,非原廠鏡頭出現(xiàn)對焦,不準死機,或某些功能無法實現(xiàn)的故障率也比較高
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現(xiàn)代數碼相機及鏡頭的對焦技術突飛猛進發(fā)展而投入,大量研發(fā)基金并掌握這一先進技術的領軍人物,恰恰只是原廠鏡頭的制造者,也就是說,數碼相機與鏡頭先進的對焦技術及其中的秘密,目前外泄的比較少,非原廠鏡頭制造者還沒有掌握關鍵的相機與鏡頭的連接,配套技術,因此,他們制造的鏡頭無法與別人制造的相機進行天衣無縫的配合
由于非原廠鏡頭的制造者并沒有真正掌握這些技術,因此,非原廠鏡頭與原廠鏡頭相比,對焦靈敏度低,對焦速度慢,對焦時鏡頭常常會拉風箱,忽前忽后,反復伸縮,但就是找不到對焦點,在對焦過程中,有時取景屏上甚至也能清晰地映出被射畫面,但鏡頭卻停不下來,又會越過清晰的對焦點,在飛對焦的轄區(qū)。找尋并不存在的什么焦點
4. 單反的鏡頭有什么區(qū)別
自帶的鏡頭一般都是變焦鏡頭,適合拍風景人物等,如果需要更好的效果,還是需要單獨購買定焦鏡頭更好些
5. 單反有鏡頭和沒鏡頭的區(qū)別是什么
單反相機沒有鏡頭是不能用的(無法獲得優(yōu)質的成像)。
1、鏡頭是單反相機的一部分,是捕捉圖像的主要部件,沒有鏡頭單反相機無法使用。
2、沒有鏡頭的單反卡口位置曝露在外,相機內部容易進灰。
3、如果單反支持無鏡頭釋放快門,是可以獲得影像的(圖像一片模糊)。
4、使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在相機機身卡口蓋上面點一個小孔,可以得到一些圖像,雖沒鏡頭效果也可嘗試。
6. 單反鏡頭是適用所有的單反嗎
佳能微單相機,只要是佳能RF卡口的鏡頭都能用。
7. 無反鏡頭和單反鏡頭的區(qū)別
現(xiàn)在卡爾蔡司相機根本就沒有任何銷量。卡爾蔡司早就被日本打敗,從1970年代起,蔡司自己就停產相機,把康泰克斯牌子賣給了日本京瓷。現(xiàn)在康泰克斯相機在和日本其他相機競爭中也敗下陣來,全部停產。
在相機鏡頭制造上,卡爾蔡司也敗給了日本富士和日東光學,丟掉了哈蘇相機的鏡頭生產權。
事實上,現(xiàn)在能完全靠自己技術,獨立造出一架完整數碼單反三大部件(自動對焦機身,鏡頭,感光原件)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本!
現(xiàn)在萊卡等歐州相機牌子與曰本廠家實力差距太大,可以說是勉強維持生計。電子技術就不談,現(xiàn)在也只有部分光學和機械技術(注意是部分)值得驕傲了,某種意義是在吃老本。機械上,鋼片快門是曰本考派發(fā)明的,1/4000秒,1/8000秒,1/12000秒都是曰本最先實現(xiàn),快門壽命,尼康F3八十年代初快門達到了十五萬次,現(xiàn)在D4達到40萬次,而萊卡80年代的R3,R4用的是美能達電子快門,壽命10萬次。高速連拍,尼康佳能很早就達到10張/秒以上,萊卡現(xiàn)在都沒有超過5張/秒,即使是光學上,多層鍍膜技術,CRC浮動鏡片技術,IF內對焦,RF后對焦,非球面鏡片技術,等等,恰恰是日本人首先發(fā)明的。80年代萊卡和哈蘇就用美能達的對焦屏。
哈蘇數碼單反H系列是和日本富士合作研發(fā)。最早h系列機身和鏡頭都是富士生產的,機身和鏡頭上都明確打著富士商標,機身上打著富士膠片fujifilm,鏡頭上打著富士龍fujinon。 哈蘇拋棄卡爾蔡司,轉投富士,哈蘇和蔡司都沒有自動對焦技術,哈蘇只能接受富士的自動對焦機身和鏡頭一攬子方案。
直到現(xiàn)在,蔡司只有配以前京瓷的康泰克斯和配索尼的鏡頭才有自動對焦,因為是日本京瓷和索尼的技術,其他蔡司鏡頭都是手動對焦。
現(xiàn)在哈蘇h系列據信機身改由瑞典哈蘇本部生產,hcd鏡頭仍由日本富士生產,后期機身鏡頭上不出現(xiàn)富士的商標。 哈蘇官網稱,hcd鏡頭超過了原來哈蘇的德國卡爾蔡司鏡頭。
哈蘇無反鏡頭日本日東光學nittoh代工。
8. 單反相機有鏡頭和沒鏡頭的區(qū)別
攝像機的一個重要的器件就是鏡頭,攝像機標準配置的鏡頭被稱為標頭,通常為17倍頭。在談到廣角時,又會說到4.5這個概念。攝像機鏡頭為光學變焦鏡頭,下面是鏡頭的概念和參數。 鏡頭是一種光學器件。是由多片光學透鏡、光圈和鏡筒組成,與照相機鏡頭相比,在鏡頭右邊多了一個攝像握手,在握手上有對鏡頭進行控制的多個按鈕。某些攝象機鏡頭還配有光學焦距增倍裝置。光學鏡頭的主要三個參數:焦距、視場角和相對孔徑。鏡頭一般按焦距分有:定焦距鏡頭、變焦距鏡頭(長焦、短焦、標準)、特技鏡頭。
9. 單反是相機還是鏡頭
屬于照相機設備中的攝影鏡頭。